jssxj1980 发表于 2007-11-24 16:21:02

落花与流水的爱情

http://images.dangdang.com/images/9257492.jpg</IMG>



昨夜偶读仓央嘉措的《那一世》,缠绵悱恻至极,心弦一动,便把活佛的情诗谱成了情歌。“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用手拍打着鲁迅的《离婚》和郭沫若的《歧路》做节拍,吟唱一曲雪域情歌,感觉有点不伦不类。仓央嘉措的原诗很短,短短四节就写尽了相思,甚至联想到来世。写情至此,也就是所谓“勘破情关”了。

人们常说,二十岁时看十岁小孩玩的游戏觉得可笑,三十岁时看二十岁少年的爱情觉得可怜。人生像是一个圆,不断地来回流转,或许四十岁时看二十岁少年的爱情时就多了欣慰,五十岁时看十岁小孩的游戏时就多了眷恋。曾经沧海之后,才可以万水千山只等闲。那么,二十岁的爱情,在三十岁的心里是不是也像流水一样夹带着一片绿叶流过呢?

一个刚刚与男友分手的小女孩,愁眉苦脸地请教我关于爱情方面的问题。彼此的家长对他们的恋爱都抱着反对态度。两边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自然要尽量追求完美。家庭的压力和日渐增多的争吵,使一段本来就脆弱的感情匆匆结束了。

“妈妈总是希望我找的伴侣既有地位,又有钱。”她愤愤不平。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只是你想不到。”我说。

“是什么?”她很诧异。

“要知道地位和金钱在漫长的人生里都是可变的,而一颗爱你的心是不变的。如果将来你遇到真心爱你的男孩,即使他一穷二白,也会努力让你幸福。”我说。

当然,父母对孩子婚姻的关注无可厚非。当父母只有一个掌上明珠,自然会非常现实,想给自己的孩子争取到一切机遇。学校、工作、爱情、婚姻,能在眼前看到的一切,都去费尽心机地安排妥帖。殊不知,正是这种溺爱毁掉了孩子。假如人生是一个圆,我们都希望是一个比上一代的人生更大的一个圆,而不希望世界越来越小。人生只有奔跑起来才有意义,既然不是唐僧,就没有必要龟缩在孙悟空划定的保护圈里。如果在一生里没有经历过自己选择的爱情,没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期盼与感伤,那就等于没有记忆。

二十岁的爱情往往就在父母的审视之下,而二十岁的爱情却因为过于热烈被迅速蒸发。二十岁的少年们有迷人的个性,正因为有个性才同时收获到爱情和伤害。三十岁的人懂得“草色遥看近却无”,知道距离的妙处,但二十岁的少年却孜孜不倦于零距离的接触,于是麻烦就来了。额头的一颗痣,起初很新鲜,甚至被赋予了天将降大任的使命,后来便日久生厌,越来越碍眼,自然会被附加上妨夫妨妻的疑惑。同样的一颗痣,同样的一个人,因为时间的关系,因为相处的久暂,留在心里的印象也不同。二十岁的少年过刚易折,三十岁的中年学会包容,所以,三十岁的人才有成熟的魅力。当你爱上那一颗痣,就会在更深的心底爱上那一个人。而爱一个人,就是永远把他放在心灵里最柔软的地方,此生此世,忠贞不渝。

“你相信一段感情会天长地久吗?”我问。

“我不信。”她非常干脆地回答。

爱情观的不同或许是七十年代与八十年代两类人群的最大区别。生于七十年代的人多具理想主义,而八十年代人更向往自由。犹如我选择天长地久的爱情,并能够为之付出一生。而且我相信,八十年代人经过人生磨难之后,迟早也会叶落归根,从随风飞扬的枝头落到坚实的大地。我的心情,就像《大话西游》里唐僧望着执迷不悟的孙悟空的背影所说的那样:悟空,当你懂得了舍身取义的道理,你总有一天是要回来的。

其实,最公正的永远都是时间,时间会给最勤奋的人以最美的馈赠。感情也是如此,感情不是可以用肥料催熟的水果,它需要自然生长,只有时间才可以让它瓜熟蒂落。到了三十岁,已经不需要再去表白什么,也不再需要去承诺什么。因为,三十年的人生阅历足够去审视过去,去展望将来。

如果有一篷茅舍,一伞树荫,一丘野岭,一方草坪,我就对上帝一无所求,而愿意坐在溪流的一边,微笑着观赏从二十岁的青春流传而来的落花与流水的爱情。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购书地址:

当当网上书店    原价:25.0 当当价:18.8



Link UR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04ec101000awm.html

AKI 发表于 2007-12-23 14:11:30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我喜欢这句话,呵呵

molen 发表于 2007-12-24 06:02:58

呵呵,
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

佛说法的对象是”有情众生“,楞伽经里说:能入得佛门的都是最多情的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落花与流水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