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ygu 发表于 2011-7-1 06:45:59

本帖最后由 sunnygu 于 2011-7-1 06:51 编辑

The ANSYS 13.0 Help has more information (see section 9.2 of the Mechanical APDL Structural Analysis Guide and section 17.8 of the Theory Reference).We also recommend you try out the procedure on your own models.

sunnygu 发表于 2011-7-1 07:21:02

example

417332551 发表于 2011-8-20 11:00:07

这这么多技术大佬面前小弟斗胆问一回。


您好,请教一下
1、哪些情况下 接触热会影响结果的刚度分布?

2、是不是只有改变结构的刚度分布,才会影响模态结果?   模态变化的本质核心是不是结构的刚度分布发生改变。

3、请教一下屈曲分析和预应力的模态分析有什么区别??


凭什么说接触 影响模态,理论依据是什么??????

iambadman 发表于 2011-9-7 14:47:06

本帖最后由 iambadman 于 2011-9-7 15:02 编辑

尝试着说一些个人的理解:
1,如果某个区域你实际温度变化了,那么这个区域的刚度就会变化(假设材料特性是温度相关的)。
2,改变质量也可以,K/M,或者你看看模态的基本方程,上面的基本参数也是K,M。
3,这两个区别大了,我也说不清楚,但是最根本的是,前者是静力分析(或者说是静态的特征值计算?都觉得别扭),后者是动力特性分析,两个是本质性的区别,即使第二个要考虑静力对刚度的影响。

iambadman 发表于 2011-9-7 14:52:55

拉布索思 发表于 2011-6-21 17: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你关心它的接触的话就要定义接触,否则不必要。用传力来理解应该是可以的,可能用传递位移更准确。
form...

2是比较麻烦,要比较全面详细的解释感觉是很不容易啊。不过对于我们做工程分析的,知道不知道具体的算法很难说是有用还是没用。我过去看了一些基本的,感觉也没很看懂。

现在比较主流的是利兹法,和子空间法。我记得当时也没看得很明白,利兹法好像是根据一个简单加载确定一个趋势,让回用这个趋势(也就是得到的利兹向量?)去进行迭代,速度会快非常多。子空间法,早期有的迭代好像是用一个向量去迭代,效率比较低,子空间法好像选择几个向量(形成一个子空间?)去迭代,这样可以提高迭代的效率。

现在感觉是利兹法比较主流些。

哎,这点东西都永久我力气了,估计里面还不少错误。大家指点吧~~

jackie.lee 发表于 2011-9-13 16:17:13

接触问题的模态分析实例
http://forum.simwe.com/thread-737234-1-1.html

54yiwei 发表于 2011-9-16 19:27:40

本帖最后由 54yiwei 于 2011-9-16 19:28 编辑

现在明显感觉得到,做有限元,掌握基本的解析法是必须的,数值计算尤其是软件计算,很难搞清楚结果与变量间的明确关系。
看了大家所谈的接触条件的模态分析,总感觉没有太多实际意义,还不如定义接触条件,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求解

superuirui 发表于 2011-10-4 10:36:32

本帖最后由 superuirui 于 2012-5-1 10:01 编辑

模态分析本身就是线性分析,所以无法考虑非线性情况,但非线性的影响可以等效成线性情况,例如考虑微分刚度的预应力模态分析就是这样的。

silver79 发表于 2011-10-17 16:41:19

现有的软件abaqus、ansys。marc都无法真正的实现非线性模态分析,能够和非线性模态稍微扯一点关系的估计也就是预应力的模态分析
对于复杂装配体的模态分析,对于结果一直抱怀疑态度

lian2004 发表于 2012-11-22 22:17:28

上次听过本论坛的一个公开培训课,预应力模态分析是不包含任何非线性的,即预应力这部分是线性静力。对于有接触的模态分析,nastran或abaqus都是分两个载荷步完成的,即先有一个接触非线性分析,然后使用线性摄动求解。根据个人的对标经验,这个线性摄动的频率结果与试验还是比较接近的。

shaoxiaoj 发表于 2012-11-30 10:44:08

对于接触状态下的模态计算,大部分软件处理方法都是一样的,既先计算接触,然后计算模态。
但是大部分软件处理接触刚度时,都是以粘接来处理接触状态,这样会造成连接刚度人为加大,所以计算出来的模态结果会偏大。这个结论在abaqus和ansys中都有验证。

njweiwei2 发表于 2012-12-26 11:49:12

正如31楼所说,现在模拟装配体的模态一般都是直接把不同的零件固结,然后计算模态;
另外一种就是将其他零件换算成质量点放到要计算的模型上。
个人觉得这两种方式都不太合适,第一种增加了刚度,第二种没考虑其他零件刚度的影响。

还有前面有人介绍了一种软件用于计算接触模态,但是帖子里只有一个计算例子,而且该例子还被质疑。我觉得,如果想证明这个软件计算出来的结果是比较准确的,除了要有计算例子以外,还需要试验数据来加以验证。

呃~,有点跑题了。

关于接触模态,我有一个想法:先通过静态分析,得到接触面积和接触行为(滑动,挤压...),然后对模型进行修改,即根据静态计算的结果,在接触区域进行自由度的耦合处理。然后再进行模态分析。这样在进行模态分析时模型就是全部线性的。

不便之处在于,
1.   为了精确接触面积和接触行为,可能静态计算需要进行若干次,会对几何模型进行若干次调整。过程比较费时费力
2.   Again,要验证计算结果,需要试验。这点是很多同行都没有条件做的

最后,如果有同行觉得我这个想法可以试试,同时也有试验条件的话,动手吧!!

gogouter 发表于 2013-6-7 16:44:22

接触计算把刚度矩阵定下来,对该刚度矩阵求特征值!。非线性模态本身就是个鬼扯的概念炒作!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含接触的模态分析和求解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