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11258|回复: 280

[INP文件] 金属切削 实例奉献 非ALE非分离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10: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winnerqin 于 2013-6-17 13:19 编辑

以下是本人follow一篇文献中的切削模拟inp文件,版本:ABAQUS 6.11-3




尚有三楼的问题没解决,请各位高手各显神通

另奉献非稳态金属切削 张东进的例子)http://forum.simwe.com/thread-1047626-1-1.html
            (金属切削 稳态 ALE实例)  http://forum.simwe.com/thread-1069537-1-1.html

=================================================================================
提议:希望大家能将自己follow的仿真结果图贴于本版,我会将大家的切削图像汇总贴于本帖,有兴趣吗
=================================================================================

图一: simwe会员sb2721018  作品   83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8-22 11: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长沙
Simdroid开发平台
本帖最后由 sanxiarenshi 于 2012-8-22 11:40 编辑

你的inp我看了一下,没有用分离线与ALE。但还是把切屑分为了失效层与非失效层,预定义了切屑形状,类似于欧拉方法。失效演变准则采用了基于断裂能量的形式。
另外你的Johnson-Cook damage initiation 里面的参数d3还是取负值,我觉得是错的。因为abaqus里面的d3取值和材料原始的Johnson-Cook里面的d3正负号相反。
见我的另外一个帖子,http://forum.simwe.com/thread-1044024-1-1.html
注意看完,因为后面有更正。
(1)建议尝试不预先定义切屑形状,即工件材料就是长方形。
(2)刀具圆角部分的网格有待改进
(3)切屑形状,锯齿形出现的频率应该有规律的,相邻两个锯齿切屑之间的距离应该大致相等,你的锯齿形状不是很符合实际。
(4)建议将工件网格划分为正方形网格,这样网格长宽比最优,得到的切屑形状会更好,网格也不容易过度扭曲。
新手能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继续努力。

提个建议,好多新手没有很多仿真币,建议将售价改为1仿真币,5个确实贵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13 不支持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21: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西安
这个我深有体会,其实锯齿的形成与摩擦系数的关系很大,在不同的摩擦系数下,锯齿形成的差异很大,实际切削过程中本来摩擦就是不断变化的,要实现时刻变摩擦系数还是很难的,但是通过修改摩擦系数,影响产热,可以很好的控制锯齿的齿形。还有一个影响很大的因素就是失效准则问题,感觉有时候用J-C damage做出来的效果总不太理想,但是有时候shear damage做出来的效果还行,而且最好能找到失效应变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这样才是真实的切削失效过程,同时这时候得到的锯齿才更能和实验相吻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3 不支持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3 21: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日照
楼主这是小弟模仿的    不知道有用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1 不支持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5 17: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吉林长春
感谢楼主的分享,使在下受益匪浅!
回复 1 不支持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23: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长沙
gjqntmu 发表于 2012-8-22 22:31
就是说,粘接摩擦在二维切削模型里面无法实现?

恩,目前好像无法实现,因为刀具和工件之间的接触不连续,是单元-节点接触,法向应力也不准确,则切向应力也是错的。库伦摩擦需要指定一个临界切应力,所以好像没有办法实现。除非是面面接触。
回复 1 不支持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15: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长沙
winnerqin 发表于 2012-8-22 14:39
非常感谢您的回复和建议
我是按照一篇文献中的做法去做的,包括网格划分和材料属性,对于JC断裂准则的D3 ...

(1)二维内部接触问题,abaqus好像无法模拟。我采用的还是把从接触面设置为基于节点的面,这样做也是没办法。基本可以模拟刀具与工件接触,但得到的压应力与剪应力是错的。应为当单元与节点接触时,接触面积默认为单位1,这就造成模拟的接触应力远远小于实际值,那么库伦摩擦也就没有办法实现。这也是我目前苦恼的一点。不知你有无好的办法?
(2)经典例题集三上的非稳态切削的例子,好像没有考虑摩擦。我试过,不加摩擦系数可以运行,但加了摩擦系数就会马上出错。我在mesh模块将工件划分为三层,上面与下面一层施加的材料不考虑失效,中间很窄的一层材料考虑失效,那么达到的效果和分离线是一致的。这样就不存在装配的问题了,而且接触定义更符合实际,但没有做出锯齿形切屑。我试过,当网格的长宽比很大时,这样网格容易扭曲,distortion control默认的是0.1,可以适当改小一点。而正方形网格应该是最理想的网格。如果没有出现锯齿形,应该考虑其他的因素。比如说温度的影响,锯齿形切屑产生的原因中绝热剪切,塑性失稳占的比重很大,所以我认为绝热剪切带局部温度的升高,导致剪切带失稳,滑移才是锯齿形切屑产生的主要原因。
回复 1 不支持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4: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winnerqin 于 2012-8-22 14:52 编辑
sanxiarenshi 发表于 2012-8-22 11:35
你的inp我看了一下,没有用分离线与ALE。但还是把切屑分为了失效层与非失效层,预定义了切屑形状,类似于欧 ...


非常感谢您的回复和建议
我是按照一篇文献中的做法去做的,包括网格划分和材料属性,对于JC断裂准则的D3设置,从您给的帖子中,我了解了很多,谢谢。
模拟结果锯齿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大锯齿距离大致相等,大锯齿里面出现小锯齿,和实验相符
请教两个问题
(1)2维问题内部接触问题,即单元失效之后的的新表面接触问题,这个我没有从文献中获得方法
(2)如果采用分离线方法,用正方形网格,非常不易出锯齿,和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如何解决

不吝赐教哈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9: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winnerqin 于 2012-8-22 19:13 编辑
sanxiarenshi 发表于 2012-8-22 15:53
(1)二维内部接触问题,abaqus好像无法模拟。我采用的还是把从接触面设置为基于节点的面,这样做也是没 ...


感谢你的回复
(1)内部接触问题,文献中做得很好,它也是二维的,不知其是如何实现
(2)我目前做切削基本按照例题集三非稳态切削的例子做,只是本构和刀具换为实验材料,实验中出了明显的锯齿而模拟中难出锯齿,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倾斜的网格比长方形网格要容易出锯齿,但是有一些文献中用长方形网格,出了明显的锯齿,真不知道是如何做出来的
(3)目前关于锯齿,剪切带方面,有两种解释,一个是热塑性失稳,一个是周期性断裂。根据目前的模拟情况来看,当用分离线方法时,剪切带由根部诱发,而用我这篇帖子的模拟方法,剪切带由工件自由面诱发。看来模拟方法也对结果有比较大的影响,切削的模拟真不好做出信服的结果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22: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绵阳
sanxiarenshi 发表于 2012-8-22 15:53
(1)二维内部接触问题,abaqus好像无法模拟。我采用的还是把从接触面设置为基于节点的面,这样做也是没 ...

就是说,粘接摩擦在二维切削模型里面无法实现?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23: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长沙
本帖最后由 sanxiarenshi 于 2012-8-22 23:24 编辑
winnerqin 发表于 2012-8-22 19:11
感谢你的回复
(1)内部接触问题,文献中做得很好,它也是二维的,不知其是如何实现
(2)我目前做切削基本按 ...


可否把你说的解决了二维内部接触的文章发给我,我看看作者怎么实现的。
我的qq邮箱121401876@qq.com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12: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绵阳
sanxiarenshi 发表于 2012-8-22 23:20
恩,目前好像无法实现,因为刀具和工件之间的接触不连续,是单元-节点接触,法向应力也不准确,则切向应 ...

刀具设成解析刚体那还是单元节点接触么?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4 23: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长沙
gjqntmu 发表于 2012-8-24 12:23
刀具设成解析刚体那还是单元节点接触么?

说一下我个人的理解。
解析刚体的接触表面就是几何外表面,也就是组成前刀面与后刀面的线。
解析刚体没有网格,这种情况的接触应该比单元节点接触还要理想。
因为单元接触还是不连续的。单元与单元接触计算时是用单元中心点来计算的。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5 16: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sanxiarenshi 发表于 2012-8-22 23:21
可否把你说的解决了二维内部接触的文章发给我,我看看作者怎么实现的。
我的qq邮箱121401876@qq.com
...

文献已经发至您的邮箱
该文献也已附件形式上传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5 16: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fuyun123 发表于 2012-8-22 21:36
这个我深有体会,其实锯齿的形成与摩擦系数的关系很大,在不同的摩擦系数下,锯齿形成的差异很大,实际切削 ...

嗯,谢谢您的经验分享,要用ABAQUS模拟二维切削问题,若要反应真实切削过程,3楼的问题是必须过去的坎,但是文献中很好地解决了,不知您有什么建议呢?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6 17: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西安
受益了,各位的讨论很精彩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1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讨论比inp文件还收益多!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6 23: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长沙
本帖最后由 sanxiarenshi 于 2012-9-7 14:38 编辑
winnerqin 发表于 2012-8-25 16:01
文献已经发至您的邮箱
该文献也已附件形式上传


    文章我仔细看了,作者定义了失效层,将整个工件在竖直方向分成三大块。上层与下层材料不定义失效属性,中间层材料失效。然后又将中间层分为三小层,在竖直方向总共划分五层网格,作者将这一层命名为tool-tip passage zone。字面意思理解是刀尖通过区域,也就是说,刀具向前运动之后,这一层材料就被切除了,单元被删除,也就是失效层的意思。
    但是我也照着模型做了一下,作者采取的思路类似于经典例题集三上的分离线模型。将工件事先分成几个部分,然后装配,定义它们之间的接触,个人认为这样很繁琐,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直接在CAE界面里定义上下两层重合(接触)部分的surface。其实在inp文件中也可以根据单元几何来定义surface,只要指定S1、S2、S3、S4就可以了。
    我是直接将工件作为一个整体,画网格时再剖分为三大层,效果和作者的一样。这样就不必定义上下两层之间的接触了。因为同一个part的网格之间已经有接触了。同理,经典例题集三上的也可以这样处理。
    但有一点不是很明白,作者文章中上一层的右侧的网格是向右倾斜的,导致刀具先和上层接触,直接导致上层和中间层交界处最右侧的单元应力集中现象非常明显,刀具运动速度大,单元收到很大的瞬时冲击。还没算就中断了。我觉得应该像经典例题集三分离线模型那样,上层网格预先全部向左倾斜。保证刀具先和中间失效层网格接触,这样才能算得下去,不知道作者是怎样算完的。
    此外,在作者的后处理图片中出现了SDEG(损伤演化变量),这个很新颖。 估计作者的损伤法则是重点需要研究的地方。
给你一个建议:不要完全照搬文献上的思路,还是要理性对待文献的措辞。不排除作者用了特殊方法,单从字面及图片真的看不出其核心思想。可以尝试我说的将工件上层网格全部改为向左倾斜,总共定义三个接触对:刀具-切屑外表面、刀具-失效层、切屑外表面的自接触。其中切屑外表面是基于单元的面。失效层是基于节点的面,应该会有所突破。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7 07: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sanxiarenshi 发表于 2012-9-6 23:29
文章我仔细看了,作者定义了失效层,将整个工件在竖直方向分成三大块。上层与下层材料不定义失效属性 ...

我目前只会仿照采用分离线实现切屑分离的技术做切削仿真,并且结果和我实验结果对比差距比较大,甚至趋势都不太一致.
我感觉只是调整模型,改变接触等问题,很难实现仿真的突破.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5: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sanxiarenshi 发表于 2012-9-6 23:29
文章我仔细看了,作者定义了失效层,将整个工件在竖直方向分成三大块。上层与下层材料不定义失效属性 ...

感谢您如此详细的回复!!非常收益!!我抽时间按照您的方法再做一次看看,若有结果,再发布在这个网页上与您讨论~~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1 23: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苏州
受益了,各位的讨论很精彩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4-20 05:59 , Processed in 0.06837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