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328|回复: 15

[ANSYS/LS-DYNA] 安全带固定点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30 11: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巴南区
最近刚开始做安全带固定点分析,期间遇到些问题,总结如下,欢迎各位拍砖:
1.上下体模块的定位问题:论坛中有相关帖,总结就是靠经验,摆得顺眼即可。我是将上下体模块的中心与座椅的H点在一个平面上,侧视图上体模块与靠背骨架平行,下体模块尽量靠靠背泡沫。。。。但是调的过程还是比较麻烦,不知道高手有什么建议;
2.绕安全带问题。数据只提供安全带固定点的位置,BUCKLE的位置需要自己确定,对于初次做的我的确花费时间,这些点确定不好的话我觉得直接影响安全带的质量。请问BUCKLE的位置一般怎么确定比较合理?
3.安全带的材料与属性:2D采用的弹性材料,1D采用的SB_MAT。问题是,模块中有三个地方使用了1D安全带,分别为20倍重力两根杆子连接处,2D安全带的两端处,施加载荷处。我有两个模块的模型,我发现这三种1D安全带选用的加载卸载曲线都是一样的,但是曲线的Y轴系数不同,但是有的载荷加载处Y轴系数是10,有的是1000,请问哪个合理?
4.需要预拉吗?觉得预拉的话很费时间。上下体模块要分别预拉还是同时预拉?
5.计算结果正确性的验证?加载点的位移一般多少?能量曲线?
5.题外话,在DYNA中接触类型的选择(差异是什么?singlesurface contact? atuomatic general contact? surface to surface contact)和接触参数的设置。哪位大侠赐教,详细讲解下接触相关问题啊,虽然手册中有介绍,但没有工程经验,实在不知道工作中何种情况选用何种接触类型?设置何种参数?接触刚度sfs,sfm,参数SOFT的含义,如何设置合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0-30 15: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Simdroid开发平台
正好参加过这个试验,我来试着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就当抛砖引玉,如果有错误还请见谅:
1.试验人员在放置人体模块的时候,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只要摆在上面就行。我觉得仿真的时候只要摆的位置不要太不符合实际就行;
2.这个我也没有什么经验,个人认为只要不是太不符合实际就可以接受;
3.具体数据没有看到,也不太好给出参考意见,提个建议:可以算一下,在动画里看一下这两个数据对1维安全带的拉长是否影响,然后再判断哪个可信;
4.试验的时候会上下同时进行预加载(500N),但仿真的时候我觉得就没有必要;
5.参看GB14167里面的试验评价:(1)固定点不能发生破坏(2)固定点的位移不能超多一定的范围;
6.这个我也不太擅长,可以搜其他的帖子学习学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7: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巴南区
wxp20803017 发表于 2013-10-30 15:54
正好参加过这个试验,我来试着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就当抛砖引玉,如果有错误还请见谅:
1.试验人员在放置人 ...

你做实验实验结束后加载点的位移一般有多少啊?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0 19: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wzwgyq 发表于 2013-10-30 17:00
你做实验实验结束后加载点的位移一般有多少啊?

不好意思,具体数值我也不太清楚,而且这个数值在试验的时候也不太好测量。
请问一下,这个位移值对分析有什么帮助吗?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12: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巴南区
wxp20803017 发表于 2013-10-30 19:59
不好意思,具体数值我也不太清楚,而且这个数值在试验的时候也不太好测量。
请问一下,这个位移值对分析 ...

我想验证下我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1 12: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wzwgyq 发表于 2013-10-31 12:09
我想验证下我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哦,想法是对的,确实应该拿实际试验数据和模拟数据对比一下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1 14: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温州
我也有两个疑问,1)加载曲线怎么定义?  试验基本上静态加载,而且至少4s以上,
                2)怎么验证模型的可靠性? 相当于如何确定座椅变形位移量是多少的时候,产生的力与试验时吻合的?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08: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qxc 发表于 2013-10-31 14:51
我也有两个疑问,1)加载曲线怎么定义?  试验基本上静态加载,而且至少4s以上,
                2)怎么验 ...

       1)参考过一些固定点的论文,加载方式大多数以加载并保持一段的时间为主,比如用80ms的时间加载到法规值,然后再将载荷保持100ms,不同的论文加载和持续时间不太相同。具体为什么这样加载论文中很少涉及,但在计算后会看一下模型的动能和内能,如果动能很小的话,就说明仿真是可信的;
    2)我觉得主要从下面几点可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1.内能和动能之比比较合理,2.模型结果动画符合实际情况,3.固定点的应变是否超过材料极限应变,4.有效固定点是否在法规范围内。
    上述只是个人的一些看法,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11: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wxp20803017 发表于 2013-11-1 08:20
1)参考过一些固定点的论文,加载方式大多数以加载并保持一段的时间为主,比如用80ms的时间加载到 ...

加载曲线不同,可能跟经验有关,而且加载时间在ms级别内的话,应该相差不大。
通过系统能量来确定可靠度的话,个人感觉有点模糊,动能和内能反应的是系统的情况,而三个加载点的动力响应都不一样,不能完全反应实际的情况。以上个人看法。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14: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qxc 发表于 2013-11-1 11:58
加载曲线不同,可能跟经验有关,而且加载时间在ms级别内的话,应该相差不大。
通过系统能量来确定可靠度 ...

嗯,我曾经请教过一个参加过试验的人,试验后从不同加载时间计算的结果中选取一个比较符合的,作为以后分析类似工况的加载时间。对于第二条,我觉得这个试验毕竟是准静态加载,采用内能和动能之比主要是为了看一下动能是否对整个分析过程有影响。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0 09: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徐州
模块中有三个地方使用了1D安全带,分别为20倍重力两根杆子连接处,2D安全带的两端处,施加载荷处。

20倍重力如此加载,依据何在?请指点,谢谢。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6 11: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leizhimeng 发表于 2014-4-20 09:14
模块中有三个地方使用了1D安全带,分别为20倍重力两根杆子连接处,2D安全带的两端处,施加载荷处。

20倍重 ...

试验加载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6 16: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徐州

非常感谢。看图片,明白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4 21: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
您好!  我也在弄安全带的仿真研究,同样缺乏实践经验。想和你探讨下,楼主可以给个邮箱么?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30 10: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西安
leizhimeng 发表于 2014-5-6 16:34
非常感谢。看图片,明白了。

哪个地方是20倍重加载处呀?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30 10: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西安
安全带的 织带(2D安全带部分) 是怎么建模的呀?如何做到完全贴合人体模型?
又是怎么在前处理中调整2D织带的位置的呢,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4-27 12:27 , Processed in 0.04452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