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382|回复: 6

[学术与经验交流] 疲劳分析中的雨流计数法浅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9 14: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陕西
雨流计数法的突出特点是根据所研究材料的应力-应变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来进行计数,亦即把样本记录用雨流法定出一系列闭合的应力-应变滞后环。
参看图1,把应变-时间历程样本记录转过90°,时间坐标轴竖直向下,样本记录犹如一系列屋面,雨水顺着屋面往下流,故称为雨流法。雨流法有下列规则: (ⅰ)雨流在试验记录的起点和依此在每一个峰值的内边开始,亦即从1,2,3…等尖点开始。 (ⅱ)雨流在流到峰值处(即屋檐)竖直下滴,一直流到对面有一个比开始时最大值(或最小值)更正的最大值(或更负的最小值)为止。 (ⅲ)当雨流遇到来自上面屋顶流下的雨时,就停止流动。 (ⅳ)如果初始应变为拉应变,顺序的始点是拉应变最小值的点。 (ⅴ)每一雨流的水平长度是作为该应变幅值的半循环计数的。
$ N  T. O9 m% I5 q
在图1中,雨流法从1点开始,该点认为是最小值。雨流流至2点,竖直下滴到3与4点幅值间的2ˊ点,然后流到4点,最后停于比1点更负的峰值5的对应处。得出一个从1到4的半循环。
, G4 L/ \, T: ^2 r下一个雨流从峰值2点开始,流经3点,停于4点的对面,因为4点是比开始的2点具有更正的最大值,得出一个半循环2-3。第三个流动从3点开始,因为遇到由2点滴下的雨流,所以终止于2ˊ点,得出半循环3-2ˊ。这样,3-2和2-3就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应力-应变回路环,它们配成一个完全的循环2′-3-2。
) |2 e) X" ?8 N6 @- m; H/ w0 F$ L$ o3 n; \! O" ^
下一个雨流从峰值4开始,流经5点,竖直下滴到6和7之间的5ˊ点,继续往下流,再从7点竖直下滴到峰值10的对面,因为10点比4点具有更正的最大值。得出半循环4-5-7。
- t9 A$ {" x. X9 r5 u' L" Y) R1 r! y
第五个流动从5点开始,流到6点,竖直下滴,终止于7点的对面,因为7点比5点具有更负的极小值。取出半循环5-6。第六个流动从6点开始,因为遇到由5点滴下的雨滴,所以流到5ˊ点终止。半循环6-5与5-6配成一个完全循环5ˊ-6-5,取出5ˊ-6-5。
" ]8 q8 F. Z1 v0 O& g; M/ D( B- G+ Y" C! ?2 X
第七个流动从7点开始,经过8点,下落到9-10线上的8ˊ点,然后到最后的峰值10,取出半循环7-8-10。第八个流动从8点开始,流至9点下降到10点的对面终止,因为10点比8点具有更正的最大值。取出半循环8-9。最后一个流动从9点开始,因为遇到由8点下滴的雨流,所以终止于8ˊ点。取出半循环9-8ˊ。把两个半循环8-9和9-8ˊ配对,组成一个完全的循环8-9-8ˊ。
! e$ G9 @7 A0 d) B/ J8 O7 z, [3 y2 s7 I5 e3 X+ @+ S& S
这样,图1所示的应变一时间记录包括三个完全循环8-9-8ˊ,2-3-2ˊ,5-6-5ˊ和三个半循环1-2-4,4-5-7,7-8-10。图3-18表明,雨流法得到的应变是与材料应力-应变特性相一致的。从图1中看出,有三个完全的循环,与此对应,在图2中有三个阴影线所示的闭合回路。

  p8 e0 w: d1 F; b- Z- Y) R
4 w8 d# R. |% T. m7 X+ c雨流法的要点是载荷-时间历程的每一部分都参与计数,且只计数一次,一个大的幅值所引起的损伤不受截断它的小循环的影响,截出的小循环迭加到较大的循环和半循环上去。因此可以据累计损伤理论,将等幅实验得到的S-N曲线和雨流法的处理结果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构件的疲劳寿命估算便能得出较满意的结果。
* g0 f3 B: ]$ @2 T& c8 T0 ]1 S' ?' X0 k0 D0 E4 E3 x, B8 Y
- s( K1 Q8 j' b$ @
4 q9 q/ D& h6 K" e! 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9-22 09: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台湾
Simdroid开发平台
下了学习下, 谢谢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6 22: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成都
谢谢 楼主分享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2 09: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郑州
谢谢分享,赞一个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9 17: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哈尔滨
正在学习 谢谢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3-29 21:50 , Processed in 0.03487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