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楼主: liuichini

[B. 固体] 有限元思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7 08: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tonnyw 发表于 2016-4-20 00:35
我的意思是对于一个数学模型可以用两种形式表述:强形式即微分方程;弱形式即变分方程

等效积分方程的强 ...

我的说法是,等效积分形式也是问题的强形式。

这个说法在逻辑上才是站得住脚的,否则,一个问题的两种等价的描述,一种被我们称为强形式,而另一种又被称为弱形式,这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我也承认,即便是在学术上,也遵守约定俗成的一些术语和表述,因此,如果把积分形式看做是弱形式当做是沿用下来的表达,倒是没什么问题。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2 09: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下载了,多谢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8 21: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石家庄
tonnyw 发表于 2014-10-31 23:30
4.1.2.3 “由于虚位移是微小的,故有”, 这个虚位移和力无关联,所以这种因果关系并不存在。也见到一些 ...

变分是对于函数取一个变化,在有限元中基函数都取定了N(x,y),总体的U=C1N1(x,y)+C2*N(x,y)实际上是将函数空间限制在一个原来可取函数空间的子空间中,这个子空间中的函数有不同的C1和C2的取值组合构成,当然这个U的变化就是derta(C1)*N1(x,y)+derta(C2)*N2(x,y),否则就不叫有限元法了,另外,也可以这样理解
derta(U)=derta(C1)*N1(x,y)+C1*derta(N1(x,y))+derta(C2)*N2(x,y)+C2*derta(N2(x,y)),由于N1,N2是已知函数,故变分derta(N1(x,y),derta(N2(x,y)等于0,所以有derta(U)=derta(C1)*N1(x,y)+derta(C2)*N2(x,y)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8 22: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石家庄
liuichini 发表于 2014-11-1 09:20
这里其实有两个问题,第一,就是关于虚位移的性质,是否必须为微小量;第二,就是在我给的那个式子中微小 ...

虚位移其实是一个任意小的函数,derta(u)=u2(x,y)-u1(x,y),它本质上是一个函数,而不是一个数。
derta(u)是为了求解问题方便虚拟的一个自变量(一个函数)的变化,目的是分析在此虚拟的变化之下,泛函(一个标量)的变化情况。就像为了分析函数的导数,虚拟一个dx,分析dy的大小,然后用dy/dx一样,当然这里对于变分没哟这样做derta(y)/derta(u),是由于分子是一个数字,分母是一个函数,两者相比没有意义,但是使用含参数的一个变量a可以做到这一点,a是一个标量,假设自变量发生变化a*derta(u),泛函变化为derta
(y),泛函可以定义为derta(y)/(a)的极限。
当然以上讨论都是基于泛函存在的情况
虚位移和试函数完全不是一回事,只有在近似求解方法中,限定了基函数,从虚位移中消去差值系数的变分才有基函数加权形式。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8 22: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石家庄
tonnyw 发表于 2014-11-1 11:50
在我看来liuichini的推导是应用虚位移原理。这是Bathe书中对虚位移原理的定义:
“For any compatible sm ...

虚位移可以任意大小,只是对应泛函的变分只取了线性主部,二者之比不会随之虚位移大小而变化(这里一般通过引入标量参数a做比),类似于你对二次函数y=x^2取微分dx,得到y的增量为2*x*dx+dx*dx,但是y的微分只是取了y的增量的线性部分2*x*dx,两者之比依然为2*x,不会随之dx的大小发生变化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7 22: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东莞
都是大神啊,毕业一年我把有限元都丢了,现在工作中要用到才从新拾起来,已是云里雾里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8 21: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梧州
路过学习-----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5 10: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本帖最后由 hillyuan 于 2016-10-25 10:36 编辑
refeihc 发表于 2016-3-28 19:09
过去了好久的帖子,感觉tonnyw有一个先入的看法,甚至获得了其它人的赞同,就是微分方程也叫着“强形式”, ...

一个数学概念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eak_formulation

http://homepages.cae.wisc.edu/~s ... 4Notes/Notes/Strong,Weak,%20FE%20Form%20of%201-DScalar.pdf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6 00: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本帖最后由 refeihc 于 2016-10-26 00:22 编辑

hillyuan:
看看132楼吧,再想想 “等效积分方程的弱形式” 和 “问题的弱形式” 有区别吗?

我以为学术界没有就这些概念达成统一的定义,而学者们总是按自己的理解来定义或引用别人的定义,所以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好讨论的。

另外,你给的第2个链接(http://homepages.cae.wisc.edu/~s ... 4Notes/Notes/Strong,Weak,%20FE%20Form%20of%201-DScalar.pdf),我觉得作者把问题想得太初级,不必对它太认真!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6 22: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refeihc 发表于 2016-10-26 00:20
hillyuan:
看看132楼吧,再想想 “等效积分方程的弱形式” 和 “问题的弱形式” 有区别吗?

strong form, weak form这样的概念不是楼主发明的,甚至不是有限元研究者发明的,在数学上应该归于函数论的范畴,数学上Lebesgue空间,Hilbert空间等概念就是用来研究所谓微分方程的弱解(https://www.wias-berlin.de/peopl ... /num_conv_dom_4.pdf)不知道这个链接够不够高级?

下面再给一个低级的链接https://www.comsol.com/blogs/strength-weak-form/个人认为你如果能把这低级的理解了,应用上应该足够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7 01: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151楼给的这两个链接不错,我所说的前面那个想得初级的资料确有问题,不能那样进行推导。

希望你不要在意我150楼说的话,或许你给链接的时候,没有仔细看一下。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7 01: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补充一下,弱解这个概念你认为是建立在函数论的范畴,我以为太宽泛了,我觉得是建立在Soblev空间,Lebesgue积分(或测度)以及广义函数的基础上的。
回复 1 不支持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31 09: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大连理工大学
不错,制得借鉴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3 21: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签到如何签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4 17: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hug::hug::hug::hug::hug: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1 20: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苏州
很不错,点个赞!!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9 10: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活动最后一天了!在线填写年度客户调查问卷,海基新年好礼相赠,错过等一年!
链接:https://jinshuju.net/f/4lmstf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4-20 15:33 , Processed in 0.03804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