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741|回复: 26

[后处理] 静强度分析中应力集中如何评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5 10: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T形焊接接头焊缝的根本存在应力集中,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Q690的材料,焊缝根部倒R1圆角,计算应力1400MPa,取1.67*0.4t-0.67*t处算也有830MPa),但实际使用过程中5年仅有2%发生开裂,请问这种地方一般怎么评估呢?搜了一些资料,有的说取2倍的屈服极限,有什么依据吗?
发表于 2017-7-25 16: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Simdroid开发平台
1,仿真上读应力有一定难度,比如你什么单元,拐角的单元排数,现在假设你应力读的是对的。
2,是不是实际载荷没有你计算的那么大?
3,材料本构的塑性的还是弹性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09: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iambadman 发表于 2017-7-25 16:12
1,仿真上读应力有一定难度,比如你什么单元,拐角的单元排数,现在假设你应力读的是对的。
2,是不是实际 ...

1.仿真应力还是比较准的,用各种软件各种网格各种粗细都算过,不存在奇异了,而且在3个板厚区域范围内的应力都是高于强度极限的,假设是对的吧
2.实际载荷跟我计算的差不多,按计算载荷做过应力试验,也做过实际工况的应力试验,规则区域应变片读取应力还是比较吻合的。
3.材料使用Q690,就是屈服极限690MPa的高强结构钢。

静强度计算肯定不准,按照计算肯定发生塑性变形了,收敛的结果应该可以作为评估的标准,现在心里没个谱。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受拉的才开裂,受压没有开裂。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6 10: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本帖最后由 iambadman 于 2017-7-26 10:38 编辑
davinse 发表于 2017-7-26 09:21
1.仿真应力还是比较准的,用各种软件各种网格各种粗细都算过,不存在奇异了,而且在3个板厚区域范围内的 ...

1,受压一般是强很多的。这个区域是受压还是受拉(你可以看看第一主应力)
2,危险的区域不是平坦区域,所以基本上不能用应变片的。但是这个实验很漂亮,说明你的加载是基本正确的。
3,工程上的断裂,局部受弯的要多很多。而材料测试的实验是整个横断面受拉比较多。----实际上这两次可能会有一些区别的,至少疲劳寿命书本上给的参考值大约有20-40%的区别,还是不小的。你的是静力,不知道是不是区别也这么明显。

4,最最重要的一点,我个人处理类似静力断裂CASE的时候,很少也非常怕去读应力。。也见过著名大学的还比较强的教授的分析报告(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就是在这个判断上用用力去做,结果判断几乎完全是错的,或者误差很大。。。我建议你用应变去做判断。稳定性也好恩多。我觉得可能会容易很多。。
如果这个方面好用,请你告知一下结果。

5,另外,一般来说,如果不是你亲自测试,你的材料数据可能偏低的(除非劣势材料),有些甚至区别还不小,官方的数据有些是最低标准,比如最常用的304不锈钢,非常非常普遍,屈服的205一般是说最低数值,你自己去测试基本上度都有240左右。

应力非常难,不要滥用应力,对应力要心存敬畏。老用应力是学校的学生和老师是习惯,工程上是初学者的习惯---个人观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6 10: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davinse 发表于 2017-7-26 09:21
1.仿真应力还是比较准的,用各种软件各种网格各种粗细都算过,不存在奇异了,而且在3个板厚区域范围内的 ...

690是屈服强度,不是断裂强度,这两者关系不大。。
例如304,屈服只有205-250,静断裂的真实应力是1035MPA。。。还是实验数值,工程上更高都可能。。

当然高强钢区别没这么大。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6 12: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云南
1.67*0.4t-0.67*t 是结构应力算法,应是弹性状态下的计算。
但这样的计算结果只是作为参考应力,不是材料中的真实应力。不能这样对比。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14: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iambadman 发表于 2017-7-26 10:37
1,受压一般是强很多的。这个区域是受压还是受拉(你可以看看第一主应力)
2,危险的区域不是平坦区域,所 ...

厂家给的屈服极限是780-940,工艺评定时也是这个范围内。
非常感谢,确实碰到过很多地方应力很高地方不开裂应力低又发生开裂的,一直以来都是通过直觉判断刚度的方法来调整局部刚度。一直都是做线弹性静强度分析,应该需要进阶一下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15: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wrj001 发表于 2017-7-26 12:11
1.67*0.4t-0.67*t 是结构应力算法,应是弹性状态下的计算。
但这样的计算结果只是作为参考应力,不是材料中 ...

其实就是想偷懒找一个可以通过线弹性静强度分析来评估这种T形焊缝结构的可行方法。
目前来看1.67*0.4t-0.67*t比2倍屈服极限结果要稳定一些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8 07: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
本帖最后由 YHQ881892 于 2017-7-28 07:36 编辑

一般说来,公式是经过大量实际使用经验总结出来的,具有实用性,可靠性,设计时得满足公式要求,但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不满足公式不代表使用就一定会出问题,这点就不用我解释了。而有限元的建模与结果的判断影响因素太多,说得难听点,真正能用有限元搞事的人是很少的。正确的建模,不该简化的地方不简化,接合公式及实验,有限元是应该能搞出一个合理的结果的,不要灰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8 12: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YHQ881892 发表于 2017-7-28 07:29
一般说来,公式是经过大量实际使用经验总结出来的,具有实用性,可靠性,设计时得满足公式要求,但有一点值 ...

恩,怎么用有限元做一些细节判断是需要积累的。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8 15: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亚太地区
路过,学习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8 21: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
这是两码事吧。静强度是按照标准,估算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载荷,并且需要考虑一定安全系数。而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裂纹需要用使用载荷或者载荷谱进行疲劳/断裂分析。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31 08: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柳州
在汽车上的一些零部件,有些开裂的正是那些应力不大的区域,其开裂就是疲劳问题。感觉在分析的时候,是不是要多考虑一些,尽可能的考虑到疲劳这些。

点评

“有些开裂的正是那些应力不大的区域”,小蒋vv 这里的应力是Von Mises应力还是最大拉应力?  发表于 2017-8-5 07:56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1 14: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
受静载的结构,是允许出现小区域的屈服的,因为屈服后应力得到释放,大区域应力将下降,整体并不会开裂。至于这个允许的区域是多大,你可以再做一个塑性分析,看看屈服后整个截面的应力和变形来判断。而受交变载荷的结构则不允许这种应力集中,因为会疲劳开裂。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1 21: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株洲
楼主的问题很好,如果金属材料受压,即使发生屈服,也不会发生疲劳,不会开裂。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4 14: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ilwj25 发表于 2017-8-1 21:32
楼主的问题很好,如果金属材料受压,即使发生屈服,也不会发生疲劳,不会开裂。 ...

这个结论不能这么下,只能说绝大多数情况下。

点评

guluyin 举个范例大家探讨下如何 ?  发表于 2017-8-5 07:5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5 08: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iambadman 发表于 2017-7-26 10:37
1,受压一般是强很多的。这个区域是受压还是受拉(你可以看看第一主应力)
2,危险的区域不是平坦区域,所 ...
  1. 4,最最重要的一点,我个人处理类似静力断裂CASE的时候,很少也非常怕去读应力。。也见过著名大学的还比较强的教授的分析报告(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就是在这个判断上用用力去做,结果判断几乎完全是错的,或者误差很大。。。我建议你用应变去做判断。稳定性也好恩多。我觉得可能会容易很多。。
  2. 如果这个方面好用,请你告知一下结果。

  3. 5,另外,一般来说,如果不是你亲自测试,你的材料数据可能偏低的(除非劣势材料),有些甚至区别还不小,官方的数据有些是最低标准,比如最常用的304不锈钢,非常非常普遍,屈服的205一般是说最低数值,你自己去测试基本上度都有240左右。
复制代码


4 与I版主同感,有时候需要同时参考应变,特别是存在塑性变形的时候。
5 赞同。手册或者官方数据是一定程度的保证值。就强度而言,自己做实验验证的话,一般实验值会大于官方保证值,否则可能是材料供应质量存在问题。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5 0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柳州
小蒋vv 发表于 2017-7-31 08:57
在汽车上的一些零部件,有些开裂的正是那些应力不大的区域,其开裂就是疲劳问题。感觉在分析的时候,是不是 ...

Von Mises应力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5 08: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恩,那就难怪了。 这类工况往往可以参考下最大拉应力。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17 11: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guluyin 于 2017-8-17 11:32 编辑
guluyin 发表于 2017-8-4 14:40
这个结论不能这么下,只能说绝大多数情况下。

之前对某零部件做过一个低周疲劳试验,发现有限元预报受压的区域在试验中出现了裂纹。原因分析是在加载卸载的一个循环中,虽然该区域平均应力是受压,但应变幅较大(在加载工况下该区域因为压缩材料发生了屈服),仍然导致了该区域出现了疲劳损伤。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4-24 21:52 , Processed in 0.05743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