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721|回复: 18

[ 加分话题 ] 您认为最失败的设计 MAX + 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7 17: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无锡
要求很简单:
' P+ s7 {4 s8 s5 s6 _
$ I+ j% j1 J2 C1 . 一个标题( [, K! P+ K* V# B6 C/ D6 t0 H
2 . 一个理由(失败在哪里?您认为它失败的理由)3 B- v7 W% R2 l. D! G' F
3 . 一张图片 ' J2 ?* ~+ X1 b8 n* Y2 D% P  d
0 C/ o4 j1 h6 @. A( s) ]
举例:# W: `# k, S' E
; e  q2 N& Y) n! O7 @
==========================================================/ b% s+ ~5 _( G2 \0 ?! E

9 o- M+ s# t) M" `& m: @# M7 P8 I, r1 . 标题: 永动机 --- 人类的痴梦
+ ^  q2 P1 a" l' I' F9 v2 {" g( V, ~' B2 . 原因: 违背科学规律3 T5 @$ y. S* {) w/ P
3 . 图片: 有很多,附件是较为经典的一种设计! B9 w6 [, g. D' Y% I

7 J5 h2 x5 D. m  _/ ~
: }2 X, u/ E& k5 E$ a0 }" Q8 JRead more :
+ b7 K$ L! y  X; s# a. }4 X; c- k; j" x: U9 I$ P9 x% \+ J6 T
http://www.pkuschool.com/pupils/details_tn.asp?FileID=1212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发表于 2006-8-17 18: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哈尔滨
Simdroid开发平台
反对楼主的观点!" y! ^5 u+ M, q* d6 R
科学研究过程中本来是想研究这个,一不小心发明了那个,这样的东西叫做科学探索中的happy accident 。青霉素不就是这么弄出来的吗?本来不是想弄青霉素,一不小心弄出了青霉素,从此人类几乎告别了细菌疾病。
" s) P- G5 S9 i  S+ ?8 s5 H6 j+ g. e一百多年来许多巨匠前赴后继的研究永动机,最后永动机被证实不能实现。但是是不是带来了灾难呢?不是! 整个过程中为人类至少发明了一百多种实用的机械装置。对人类来说获利匪浅,其中的大部分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 D8 o! `& o! b# @所以,我认为不能说成“最失败的设计”!
9 ~' S+ G3 L7 n, }2 e; R0 z! M
7 r# C# s# T7 r: |失败不可怕,也许是感激,可怕的是重复你的失败,那是悲哀了,再重复就是悲惨。面对错误是镇静,认识,总结,激励,昂扬,微笑,,,,笑傲江湖!
& D2 a5 o9 O- j. _
  h7 ^0 o! H* M9 \8 W; \3 g[ 本帖最后由 kadeli 于 2006-8-17 18:49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8-17 18: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宁波
原帖由 kadeli 于 2006-8-17 18:42 发表
. g8 D& _$ L- u" l" h# K0 ?# N# A反对楼主的观点!
  z/ X( O* B) @6 T科学研究过程中本来是想研究这个,一不小心发明了那个,这样的东西叫做科学探索中的happy accident 。青霉素不就是这么弄出来的吗?本来不是想弄青霉素,一不小心弄出了青霉素,从此人类几乎告 ...
" g' P6 C- t* M1 d5 {. P* Q# {' H/ }
同意你的观点! m3 {" g$ ~2 U. D
PS:我并不是很赞成这种大范围的送分方式,尽管初衷是好的,过于容易的采用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方式获得积分也就丧失了积分的本意
! C, m9 H; O9 D/ Y
6 w/ \3 [/ U5 N$ B8 K( F$ ~$ |[ 本帖最后由 zxffeng 于 2006-8-17 18:53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8-17 21: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
最失败的设计是不敢去设计。9 A+ ?) t8 P1 n/ ~. a+ N2 Q

/ w) K  V2 ?; T0 m9 t科学精神应该永远鼓励用于创新的人。
+ ^$ i  A  d7 D' b2 f( c8 h# I' R, h9 t, A9 D6 V$ d* A
无数的失败为成功垫下基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8-17 23: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泰州

设计的可选之处

理由:设计是智者的游戏.% X! p* F) u9 u- w
最失败:失误,意想不到.
- q& {3 N) q5 c0 ?$ K! K# w图片:现象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8-18 07: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沈阳
1 . 黑夜中耀眼的“蓝色柔光”3 k5 o4 C5 Y1 M
2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蓝色柔光”的设计开始在笔记本电脑里流行起来。用好听的话来形容是“流行”,用不大中听的话来形容,就未免有些入俗了。 " g: y* r/ t( d8 [
  相信在夜间使用带“蓝色柔光”灯的笔记本的朋友会有共同的感觉,即如果本本是在没有灯光照射下的夜晚使用的话,那盏蓝灯往往非常亮非常刺眼。 ! P. S+ T' K, j1 H- N2 q: ^" ^" s: ?
  有不少朋友喜欢在晚上打开BitComet等下载软件,于是,那盏蓝灯便成了非常耀眼的“电灯泡”了!小编就曾经有这样的经历,晚上开电脑下载东西,蓝灯的灯管几乎照到了房顶!不得已,拿鼠标垫盖住了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8-18 07: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沈阳
1、AMC Pacer 1975-1980
' @$ j- m5 c0 ]+ B2、正如名单上的雪佛兰Vega,AMC Pacer应该配置的是一个转式发动机――但是所有的转式发动机在其发展后期都存在严重的技术问题(在面对高昂的研究成本时),以至于我们无法看到它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日子。当然,生产时两款汽车都遇到了很多问题。Pacer在质量、运行和设计方面都毫无作为。你可以对其怪异的比例做出自己的判断,但是别忘了那一大一小两个门。1 F9 W& a. O, g6 X' u# ]9 v: G
& q. E# W, L% Q7 d7 \! A
1、雪佛兰Vega 1970-1974
6 {% _: e/ d0 @: i8 W, `2、早期的Vega是一个失败的设计作品,同时其铝质发动机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通用汽车第一次在公路上测试此款汽车时,据说其前鼻翼就突然折断从车身上脱落下来。当Vega开始投放市场时,它则成为历史上最厚颜无耻的吝啬之徒:作为售价在2090美元的一款汽车,Vega 97英寸的轴距所能提供的空间实在有限,还有令人头疼的来自4汽缸发动机的90匹马力。
  U2 q9 |  N  g! z5 p; R/ ^7 t! ~3 d8 R( O1 r0 t' U# n, d
1、雪铁龙SM 1970-19724 x9 N* Y& V1 z6 o+ \6 e
2、这是一部完全失败的作品。雪铁龙SM半隐藏的后轮预示着本田Insight混合燃料汽车的形象,而SM怪异的液压悬挂更是大大超越了时代以至于缺乏足够的工程动力学和设计支持。如今,液压悬挂系统已经被人们放弃。让我们看看SM的性能表现吧,他的氮和汽油会发生泄漏,悬挂系统上的橡皮封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损。你曾经把他开到极速吗?SM或许会因此而解体。
# U; f+ W3 \/ m
  D: [1 @# J. ?5 x3 z6 [1、菲亚特Strada 1978-1988
" b5 n' j1 n" M% T9 v: C. ?0 `$ N5 x2、为了这款Strada超小型汽车,菲亚特甚至是在汽车正式发售以前就专门发行了服务手册――由制造商发送给经销商的用于处理可能遇到的问题的使用指南。关于生锈的诉讼――当然是相当严重的生锈问题――迫使菲亚特撤出了美国市场,而Strada就是这个问题的元凶。他的底盘,悬挂,轮毂甚至是发动机架都存在铁锈问题。还有那不值一提的引擎,Strada输出马力的范围在60-75匹之间。
. c, `9 {7 p$ U2 {8 c- A2 b, m! Y8 f/ C% G# Y! `9 H
1、福特Bronco II 1983-1989
+ Q% e; t# }7 Q+ P$ b- S* [2、虽然有许多人喜欢它的狂野造型,但是80年代的福特Bronco II SUV几乎创造了一个新词汇“翻车趋向”。事情可以糟糕到什么程度呢?根据汽车安全中心的记载,福特的雇员在一部1986年内部流传的备忘录上说道:驾驶者甚至意识到他们或许根本不应该尝试驾驶Bronco II爬上陡峭的山坡。福特单为1985版Bronco II派发了288本服务手册,从中你可以发现一辆汽车的引擎――还有其他主要部件,如交流发电机和点火系统――会发生多少故障。(编辑注释:上图为1980年版Bronco)
; E% t: a5 \1 R3 ~
7 W3 S. Y6 L& v/ u7 F1、福特Edsel 1958-1960' |) b, {# @& U! _0 H
2、Edsel是汽车史上最经典的笑话,但是其机械基础仍然相当成功,虽然此车从来没有正式发售过。它拥有众多的特点,而且定价过高。福特大量征询消费者的意见以了解他们期望看到的一辆汽车,而不是他们愿意购买的一款汽车。然后,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事实,两极化的设计风格使得它在面世两年后退出。想想庞帝亚克Aztek所处的那个年代吧,那时候的汽车机械性能和今日相对比已是云泥之别。
3 R- n8 u- r3 b* B  N+ u# y0 J- v/ |0 f4 j
1、福特Pinto 1971-1980
& D; T9 j; M! ^! m0 L3 s4 r2、一位福特的官员曾经说过:“你甚至不想谈起Pinto,就让它就此尘封吧。”明显的,福特并没有忘记那些因为Pinto而成就的诉讼和公共关系灾难。Pinto最著名的安全问题就是其发生追尾时可能爆炸。当人们谈到七、八十年代美国产小汽车的失败从而使得日本人乘虚而入时,他们会联想起的就是这样的车(当然还有我们前面提到的雪佛兰Vega)。
! ~* j. m  v) s3 R& t4 R0 w& ?( q0 D) m# _
1、本田雅格hatchback 1978
, ?8 m/ X% z+ ~7 q2、早期本田雅格的购买者都很高兴的拥有了一款无论是外形还是驾乘感上都优于美国货的小型汽车。他们不乐见的只是早期本田车酷似菲亚特的质量问题。如果不是它们没有受到市场的关注,或许本田就和菲亚特一样永远的离美国而去了。首款雅格的挡泥板存在从里到外延伸的生锈腐蚀问题。而内饰更有可能变色或脱落。雅格的车主会发现随着其初始的铝质发动机对垫圈的不断摧残,他需要更换5到6次的传动装置。
5 N5 i3 o& W1 l* j1 J
! v" D5 J7 G8 b& [# |1 c% V% l1、马自达RX-2 1971
* e/ P* M. g8 Y6 H& z* P2、这就是对为什么转式发动机无法流行的最好解释。旋转――作圆周运动,而不是如活塞一般作上下运动――就如柴油机一般,在其早期存在严重的技术问题,使得消费人群无法完全的给予信任。马自达RX-2,作为早期运用转式发动机的汽车之一,就有起火的危险。同时他还有转式发动机的经典缺陷:耗油同时污染巨大,转式发动机的封口极易磨损,并同时伴随有漏油现象。
( X! d6 f, W0 `+ ]& e* |9 I# S/ ?+ h: @. k6 Y7 W
1、Oldsmobile Delta 88 1979-1984- t3 d- |/ o8 i9 g3 n- L
2、通用汽车在80年代早期出品了两款著名的失败发动机之作:一款是可运用4个,6个或者8个汽缸的发动机,而另一款就是Oldsmobile 柴油机。虽然在当时“可变动”引擎还是一个很前卫的概念,它最糟糕一点也就是必须迫使使用者剪短底盘线路以避免4、6汽缸模式的故障。而应用到1979至1984年版Delta 88上的Oldsmobile 5.7升柴油机则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它事实上根本就是一个灾难性的改进版汽油发动机。根据服务手册的说法就是“冒烟”,这预示着其“粗劣的价值”和“低劣的表现。”4 G, \4 X% h* Q+ ~- [
* R  B5 e4 {4 Y& |" P2 b( C
2 _& K$ b6 S- m% b9 }" Q
[ 本帖最后由 fpemail 于 2006-8-18 08:2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8-18 08: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哈尔滨
原帖由 zxffeng 于 2006-8-17 18:51 发表5 V, u. ]# N1 |9 g" e- p
: Z, S$ F9 g  x+ W% e9 z
同意你的观点
) R( O5 D" C) ^1 [: k! |PS:我并不是很赞成这种大范围的送分方式,尽管初衷是好的,过于容易的采用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方式获得积分也就丧失了积分的本意

& h1 g4 s7 a# |3 ~& t3 X8 r9 S赞成,我也觉得这个题目不合适。
发表于 2006-8-18 08: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沈阳
关键要看失败的理由,从失败中获得经验!这才是这个题目的意义所在!
% A6 R% z5 S# f; L. J# f9 Z6 j" Y+ L, ^& L# E9 m+ w

/ C& b1 P1 f3 s% Q自古以来,鼓吹永动机的无非两类人,一类是无知或偏执的空想家,一类是诈骗投资的骗子。
# Q& `9 ?5 y( h: A1 z  永动机新闻又现江湖
' J/ c; I- k1 B: P. S1 h  国内某报在12月2日头版正中央位置登出一则报道《无偏二极管有望开辟新的能源出路》,声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一位研究员发明的无偏二极管在不需要外加任何能源的条件下,只要环境温度高于负273℃,该器件就能奇迹般地输出直流电流,将是一种取之不尽、完全没有污染的新型能源云云。
2 m5 c+ f9 `0 x  实际上这是一则旧闻,早在2000年3月29日,同一家报纸、同一名记者便以《巧用环境中能量不需光照能发电的二极管制成》为题更详细地报道过了这个“发明”。
" r) S& E$ P% ~( {, w  检索文献可知,实际上该研究员宣布制成这种神奇的“无偏二极管”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2 @! n6 D4 I5 ?
  1986年,他在《潜科学杂志》首次宣布实现这项发明,1988年更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专著《从单一室温环境获得能量的实验与研究》,专门介绍此项发明。
" e7 ~% T1 Z% n+ I  据称永动机的原理虽然简单但是功效神奇。7 G. L$ ^2 s7 }. Q% X
  这项据称已获得多国专利的发明的原理很简单。0 C. K! n5 _3 A# W( V$ b6 W
  据称“无偏二极管”从环境吸收热量后,半导体中的电子能自发形成电流,电流流过负载电阻,电阻发热,热量散发到环境中,通过环境再还给二极管,如此形成循环,二极管便可依靠从环境吸收热量而持续输出能量。" K8 \) {4 y9 G& u( B
  该研究员声称他的这项发明是利用所谓“内能”,既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不是永动机,而是像自然界中的水-空气循环那样“巧用循环”。% M5 p8 K7 y) O# L
  水-空气循环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有太阳能补充能量,与该研究员的“巧用循环”并不是一回事。
4 Y. h- u9 n; h; T  “无偏二极管”如该研究员的专著名称所表明的,是要“从单一室温环境获得能量”,而热力学第二定律已指出,自然界中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要从单一和均匀的热源(例如海洋、大气层)吸取能量实现循环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无偏二极管”实际上就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二类永动机(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永动机称为第一类永动机)。: h8 X$ Q+ x3 s! G6 P* N
  曾经出现过的永动机骗局
) I) `1 o2 a) |4 X; ?# t9 Y6 r  也有人公然打着永动机的招牌行骗,而且颇为成功。今年年初我们曾经揭露过一位自称是“新加坡籍华人”、“博士、院士、专家委员”,名为“梁星人”的人,他声称建成了“宇宙引力能永动机”,而且还在海南省建了一家“海南星人永动机发电厂有限公司”,正在生产用该永动机装备的车辆。 ! P8 p  Z* F7 f* C5 x
  被揭露后,该人沉寂了一段时间,但是最近又开始活跃起来。他组建的“环保(永动机)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给媒体发去邀请书,邀请记者出席将于12月27日在珠海度假村举办的“永动机问世全球性新闻发布会”。
4 j) B7 r1 w2 G' V- f  据报道,有人曾被这个永动机项目骗去300多万元,吉林有工程承包商也曾经被声称要投资66亿元建永动机工厂的“星人公司”骗走几十万元工程保证金。
  c2 d1 p0 ~. T( N) u  著名的河南临颍南街村为了搞永动机项目,共投资2000多万,最后全打了水漂,其党委书记后悔莫及,说是他在南街干了30多年犯下的最大的错误。! G! B5 T% x8 q% u3 j
  为什么有人会相信永动机神话
* R" u+ n" F3 w1 a7 @: S9 V  自古以来,鼓吹永动机的无非两类人,一类是无知(不懂物理学定律)或偏执(不承认物理学定律)的空想家,一类是诈骗投资的骗子。4 k3 c0 k6 G& b0 v) o! I
  对第一类人我们可以同情他们,对第二类人司法机关则应该侦查、惩处(据报道,公安部门已介入调查梁星人事件)。. H4 @; C' o: Q4 E1 J: o
  凡是自称已研制出永动机并到处推销拉投资的人,肯定是百分之百的骗子。不过,虽然该研究员早在2000年就“热切盼望得到企业界的支持”,鉴于他承认“无偏二极管”还不实用,与梁星人一伙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宁愿把他归入空想家一类。! i3 h1 s' N; @
  永动机不可能存在,这已是科学常识,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能在报刊上见到制造出永动机的科技新闻呢?
; Y2 t; F  B) y& e+ U  我想原因也有两种:一种是属于拿人报酬替人宣传的有偿新闻,一种是由于科学素质不高,把永动机当成重大科技成果的热心报道。
$ N9 e. {" O( B6 f. N$ J  我猜测这类报道应该属于第二种,因为有别的记者在看了这则报道后说,他如果收到这样的新闻稿,也会当成重大科技成果加以报道。3 a& F% |+ a! G! S; C
  没有学过大学物理的人不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第二类永动机不容易识破,比较有欺骗性,普通记者受其蒙蔽,本来也无可厚非。  _* l8 F/ n$ S; _3 L2 }; h* k: z
  但是即便自己没有辨别能力,为什么不向其他专家请教,只听发明者的一面之词就急急忙忙地发表出来呢?所以这反映的,不仅仅是记者、编辑的科学素质不高,新闻素质也是大成问题的。
6 a4 M' D: Y+ l3 h4 o& v* ^$ R" ~% n
[ 本帖最后由 fpemail 于 2006-8-18 08:39 编辑 ]
发表于 2006-8-18 10: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长沙
最失败的设计是不敢去设计。8 J0 O" J" k; N0 I0 ?0 G7 U4 }. I8 Q

, `$ e6 b! b: e) {) ?2 s/ _! S失败乃成功之母!
发表于 2006-8-18 18: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广州
产品:戴尔笔记本电脑:; x/ C7 S4 ^) m) Q# a# |% A
理由:存在缺陷的笔记本电池因为电源过热多次发生燃烧事故.
' ]1 h, u. b& `最失败:采用缺陷的笔记本电池。4 S2 Q! |' M. ]
图片:笔记本成炸弹!戴尔闹恐怖事件?
6 ~  r+ K( [4 Z: W$ v# S  
2 {1 S+ [: n4 {$ z; C       根据英国著名IT媒体INQUIRER6月21日报道,该网站的一位读者吉勒姆在日本出席会议时偶遇惊险一刻,一台戴尔笔记本电脑突然发生爆炸,火光四溅,幸好无人受伤。
/ n# P: o2 g& |, S6 o2 H/ ~$ R" b: l
    吉勒姆回忆起当时的一幕时表示,“这个该死的东西突然间起火爆炸,在五分钟内爆炸声响了好几次。 ”他建议大家如果碰到类似的事情千万不要做蠢事,最好躲得远远的。发生爆炸的是一台戴尔笔记本电脑,对于电脑的具体型号目前还不清楚。吉勒姆还建议大家最好不要把笔记本电脑放在自己的大腿上进行操作,也尽量少在飞机上操作,因为如果在飞机上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 b; Y6 {6 W6 I. `& {" J2 Y* L
5 V1 h/ r( E3 a( a5 t一般来说,存在缺陷的笔记本电池有可能因为电源过热发生燃烧事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8-24 09: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南京
标题:磁悬浮列车
. Y; I: B3 v" A3 I1 d理由:失火
& `: R; y! d; x. k        就在中德沪杭磁悬浮谈判胶着之际,上海磁悬浮一场突发失火事故,令原本扑朔迷离的谈判结果再添变数,再次引发磁悬浮修建的大探讨。有资料显示,上海磁悬浮的亏损面正在扩大。2004年,该公司亏损额为2.68亿元,至2005年,亏损额上升至4.4亿元。$ x. b# @8 e1 D& C1 Q) i1 ]1 S
图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发表于 2006-9-1 19: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

还是来一个——苹果最失败的产品:Apple III

  Apple III是一款失败之作,它是第一款金属外壳的PC,在个人PC方面也的确有了进步。同二代产品一样,它也在音像上保持优势,而且集成了BASIC。不过,这款机器定价为3500美元,瞄准商务用户,它内置有软驱,采用了256K的内存,安排有键盘。虽然硬件强大,但是软件却十分缺乏,这注定3代产品成为一款失败之作。到1985年它退出江湖时,仅卖出了65000台。 3 J1 g# V7 _9 p8 ^8 G& W$ Y; |+ c
. `2 {$ ?, f. J+ h4 K% d
1980 - Apple III
1 y0 c( M& Z+ r& z9 N6 q9 O# e8 \! S
[ 本帖最后由 wjjerry 于 2006-9-1 20:0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4: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无锡
My dear friends, " ?. ]1 O$ S( g' F6 Y  U, N/ ?4 L
! s9 |4 ~) P( H* \$ ~' k
This is understandable on the way of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we must meet frustration and failure.# ]& m) j% ~0 v$ V5 _2 e% q# s
As fpemail said, the important i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past and lessons.
' ^' {/ u' T* mBut we wouldn't stop and give up, because we have a dream. It is a good dream.
- _# d" p7 p+ d5 Q. x& w4 V6 U) M& L# v& H( y8 [
I like this quotation desript the best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engineering.
/ R  p) Q. A0 _& ^8 {
: r8 I' }6 P$ s, _
Art without engnieering is dreaming, engineering without art is calculating.  --- By anonymity
发表于 2006-9-19 21: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武汉大学

三门峡水电站

三门峡水电站作为影响到整个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与人民生存条件的大型水利工程,从论证可行性开始就受到了当时国内政治形势的左右,给陕西、河南等省造成的影响是弊端远大于利益。一直到今天,仍有人建议采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炸坝来恢复生态。
1 _% M; A" Y% a4 W  x: D        G4 T! s+ p% d
   2004年2月4日,陕西省15名人大代表提案建议三门峡水库停止蓄水。3月5日,在陕西的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建议三门峡水库立即停止蓄水发电,以彻底解决渭河水患。 (引自 星岛环球网)
5 Q# B0 L' U) J* e, ~3 ]: I# L8 D$ v5 M. ~$ y' o! v0 b
 1954年1月,苏联电站部派出以列宁格勒水电设计分院(以下简称列院)专家为主的苏联专家综合组,帮助中国制定治理和开发黄河规划。列院副总工程师A.A.柯洛略夫。经过近两个月的实地考察,赞赏三门峡是一个难得的好坝址,对于其淹没损失大的问题,柯洛略夫说:“任何一个坝址……为了调节洪水所必需的库容,都是用淹没换来的。”8 |; s, E1 O- v9 E- V0 I- g
* ?0 P: d1 V' c: ~7 t! l
  当年4月,水利部成立了黄河规划委员会,10月,委员会完成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的编制工作,选定了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为实施黄河规划的第一期重点工程。确定了三门峡水库正常高水位350米,总库容360亿立方米。5 }; q; H0 T" E

$ l' z# u$ F3 f* M) G出水口处污染严重$ Z' M$ r) u, E6 x* R8 y" e
1955年·进入决策阶段, L0 `' l& V  B3 S; g
  1955年,中国国家计委与建委党组联名将《技经报告》呈报毛泽东等41位党中央领导人。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基本通过这一方案。7月中旬,中国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7月18日,邓子恢副总理代表国务院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7月30日,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柯洛略夫被任命为三门峡水利枢纽设计总工程师。+ g' X# `5 w6 I
1957年~1958年·争论又起$ Q. ?8 q+ t9 m( d2 D4 e
  1957年初,三门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审查会召开,有专家对前一年苏联列院设计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要点报告》提出了激烈的不同意见。争议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其一是《初步设计》将水库高程在《技经报告》阶段的350米基础上又提高到了360米,库区淹没农田由200万亩增加到325万亩,移民由58.4万人增加到87万人。淹没地区大部分是关中沃野,陕西省反应强烈。其二是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和水力发电建设总局青年技术员温善章于1956年6月,1956年12月和1957年3月先后向黄规会、水利部和国务院提出了低水位、少淹没、多排沙的意见。黄万里并建议切勿将底孔堵死,以备将来泄水排沙,其减缓淤积的作用。陕西省代表指出用迁移70~80万人口的代价换来一个寿命只有50~70年的拦沙库,群众很难通过。
' B# v" Y/ a% Z" f  N; H3 z1957年~1962年·施工完成
9 v4 n; l2 [8 ]3 m3 g7 o  争议还在继续的时候,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工程已经正式开工。4月14的《人民日报》发表了《大家来支援三门峡啊!》社论。其间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工地视察。1960年9月三门峡首次蓄水,到1961年4月大坝主体基本竣工,1962年2月第一台15万千瓦机组和110千伏开关站安装完成并投入试运行。
' i; M' k# p' L8 ~% j) {1962~1968年·淤积和第一次改建
! X9 S, ?7 P' O  从1960年三门峡水库首次使用,到1962年3月,一年半以来,水库中已经淤积泥沙15.3亿吨,远远超出预计。潼关高程抬高了4.4米,并在渭河河口形成拦门沙,渭河下游两岸农田受淹没和浸没,土地盐碱化。为此,1962年2月,水电部将原来的“蓄水拦沙”运用方式改为“滞洪排沙”,但由于泄水孔位置较高,泥沙仍有60%淤积在库内,但潼关高程并未降低。而下泄的泥沙由于水量少,淤积到下游河床,周恩来指出:这样下去,“淹了关中,也救不了下游”。为此,8月20日~9月1日,水电部召开座谈会,进行改建论证。( W1 H/ \3 S/ R1 u3 ~
  1964年12月5日~18日,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治黄会议。最后终于达成一致,确定在左岸增建两条泄流排沙隧洞,改建5~8号四条原发电引水钢管为泄流排沙管道,以加大泄流排沙能力,解决泥沙淤积的燃眉之急。在这次会议上,领导人说:“当时决定三门峡工程就急了点。头脑热的时候,总容易看到一面,忽略或不太重视另一面。”
2 ?) O8 m% L* U/ ^' W1969~1979年·洪水与第二次改建$ z$ x% Q6 O7 C/ P5 {
  第一次改建后,枢纽的泄流规模增大了一倍,缓解了水库的严重淤积,但仍有20%来沙淤在库内。潼关以上库区和渭河仍在淤积。尤其是1967年,黄河倒灌,渭河口8.8米长的河槽全被淤塞,1968年渭河在华县一带决口,造成大面积淹没,关中平原仍然受到严重威胁。) ^: d( r  I6 R: I! X0 C9 |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1969年6月,由河南省革委会主持,在三门峡召开了晋、陕、豫、鲁四省会议。同年12月17日,水电部军事管制委员会下发了《转告国务院批准三门峡工程改建方案的意见》。当月,三门峡枢纽第二次改建工程开工。经过方案细节的争论,1970年至1972年,相继打开溢流坝1~8号原施工导流底孔;将电站1~5号发电机组的进水口底槛高程由300米下卧至287米,改为低水头发电。1973年至1979年5台机组相继并网发电。
7 x1 O, X) N% R; f+ b) B( ]! ^' `1986年后·扩大发电规模,问题再起
& X! X- G+ s/ N( n2 n; i  O  1977年,河南省电力工业局成立了三门峡水力发电厂。1983年经水电部批准正式建立了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开始提出改革与经营的口号:“工程管理为基础,电力生产为支柱,综合经营大发展,企业才能迈大步。”
+ L7 E5 w3 f+ ~6 u% E# [   与此同时,管理局开始继续实施泄流工程二期改建,相继打开溢流坝9~10号原建的施工导流底孔,增设一门一机,门槽改建,6号、7号泄流排沙钢管扩装为发电机组。2000年前进一步打开11号、12号底孔,至此,12个导流底孔全部打开。改建工程至今尚未完全结束。而从1986年开始,潼关高程开始再次抬高。
5 A& Q! g9 l  e% a2003~2004年·存废之争1 A+ @( d  q5 {7 o
  2003年8月24日至10月5日,渭河流域发生了5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洪灾。有1080万亩农作物受灾,225万亩农作物绝收。这次洪水造成了多处决口,数十人死亡,515万人口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3亿元。但是这次渭河洪峰仅相当于三五年一遇的洪水流量,因而,陕西省方面将这次水灾的原因归结为三门峡高水位运用导致潼关高程居高不下,渭河倒灌以至于“小水酿大灾”。
. K/ {4 m: Y- J. ?. Q/ Q# I: P* t   为此,10月份,水利部组织在郑州召开了“潼关高程控制及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专题调研会”。会上,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说:“三门峡水库建成后取得了很大效益,但这是以牺牲库区和渭河流域的利益为代价的。渭河变成悬河,主要责任就是三门峡水库。”
! @7 j* R5 W/ G# f8 B, _% `8 X5 a8 C4 C, o0 r: `

% o6 P" {6 s% i5 {) c- m- f# W- `; X' A% J# L1 a+ h
2005年6月27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开闸调水调沙
发表于 2006-9-26 09: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宜昌
失败乃成功之母啊,没有失败那会有成功这个概念呢
月光幽灵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10-9 16: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11-29 15: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自贡
其实说说也没错,上面的多个朋友说的很好,我都全看了!
发表于 2006-12-13 12: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看谁呢?

理由:这种显示器比例失调了,到底要人看哪儿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4-19 01:42 , Processed in 0.06688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