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298|回复: 8

[金融安全] 中国将形成多个金融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31 17: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中国将形成多个金融中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7日03:05 新京报
  ■ 权威解读
  本报讯 (记者吴狄)对于是否会和国内众多区域性金融中心存在重复建设和竞争问题,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霍学文表示,北京金融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不会影响其他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对其他城市不构成任何竞争,相反彼此之间肯定会相互促进相互合作。
  “国外也是一个国家多个金融中心并存和共同发展,比如美国,波士顿是基金管理中心,芝加哥是期货中心,华尔街是总的金融中心,而洛杉矶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也同样是区域性金融中心。”霍学文表示,中国将会形成多个金融中心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中,除了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力和辐射力影响,彼此之间还将合作,实现共赢。“比如,荷兰银行中国总部在上海,但他们的高端银行客户业务却主要在北京进行。北京银行到天津开分行也得到当地大力支持。”霍学文说金融的相互支持和合作,提升的是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市发改委金融二室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市场经济不能垄断。“上海(金融中心的辐射力)不能完全覆盖到北京,北京的也不能完全覆盖到西北西南。所以需要有多个区域性金融中心。但有全国性的,有地方区域性的,北京的金融中心地位是全国辐射性的。”
  具体到上海和北京金融中心城市的不同优势,这名负责人表示,上海定位明确较早,有形的交易市场体系比较完善,而北京是总部聚集优势。“北京下一步将着力进行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楼主| 发表于 2008-5-31 17: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Simdroid开发平台
港交所主席指中国可容纳多个金融中心http://finance.QQ.com   2006年11月15日21:54   中国新闻网       (0)
中新社香港十一月十五日电(记者 齐彬)香港交易所主席夏佳理今天在这里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完全可以容纳多个金融中心,甚至将来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香港亦可继续维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夏佳理今天在一个场合就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香港市场的影响发表演讲。他指出,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角。香港与内地独有的紧密关系,使两地彼此互补,共同发展,并在过去几年里日益融合,香港股市也受益匪浅。

夏佳理透露,今年前十个月,内地企业的集资金额达到三千九百三十亿港元,其中,有二千五百八十亿来自于新股发行(IPO)。而去年同期,内地企业集资总额和IPO集资金额则分别是二千二百二十亿港元和一千四百六十亿港元。按IPO的集资金额,港交所已经超过了纽约,成为仅次于伦敦交易所的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另外截至今年九月底,内地企业的市值已经达到四点七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的四成四,内地概念股的成交量更占据日平均成交量的五成七。

夏佳理说:“就在上个月,我们目睹了内地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行情 资讯)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IPO。它不仅仅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型的IPO,也是全球最大的,而且实现了香港、内地同步上市。”工商银行以及不久前在港上市的中国银行(行情 资讯)及建设银行均名列全球十大IPO之列。而香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十个IPO项目均来自内地。内地企业的上市已经将香港的总市值推升至十一万亿港元,并将恒生指数推向新高。

对于有人担心,随着内地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和深圳将取代香港的地位,夏佳理并不赞同。他表示,美国及欧洲的经验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容纳不止一个成功的交易所。他同时相信,香港将成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就像纽约之于美国,伦敦之于欧洲。“既然美国和欧洲可以有几个股票及期货交易所,为什么中国不能?”他反问道。夏佳理表示,目前,上海和深圳交易所致力于满足内地的投融资需求,而港交所则致力于服务内地、海外及本地的需求。

随着内地大型银行、石油公司及电信公司大都已成功上市,有人担心香港市场是否已经见顶,IPO资源是否将枯竭,夏佳理对此也不认同。他说,内地对资金的需求仍然庞大,尽管规模可能难敌工行,但仍有大量公司需要筹集国际资金。他举例说,国家电网公司的私有化目前就在媒体上探讨。而且,随着国家经济的成长,会有很多不同规模的企业需要为他们的扩张计划筹集资金。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推进,A股公司也考虑在香港上市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工商银行的上市就首开A+H同步上市的先河。

另一方面,夏佳理表示,内地企业在港融资的主要渠道是IPO,而今年及去年内地企业再融资仅占在融资总金额约三成。这当中存在技术原因,譬如目前内地公司存在法人股或非流通股。“一旦内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已经看到内地正朝着这个方向迈进,譬如,去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内地企业的再融资大幅增加,令市场趋于活跃。”与此同时,港交所还致力于吸引海外公司,尤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31 17: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中国未来可能出现多个金融中心并存的局面

古人云: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在纷纷把纽约和伦敦作为标杆之后,为了各自的世界金融中心梦想,一个庞大的金融城建运动正在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地共同启动。从上海的陆家嘴东扩到北京的金融街西进再到天津完善解放北路,广厦轩宇正竞相负势而起,交通基建正盘亘而生。

同时,为促进金融业发展而制定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人才引进、住房保障等政策正摆放在各地主管部门的办公桌上,或已经出台;相关的金融市场发展计划和机构引进动议也正在最新的修订当中。

由是,在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的双重背景下,受历史积淀与国际标杆的双重激励并围绕自身的战略定位,中国当下最具备区域国际化条件的三个特大城市,正竞相加快自身定义的金融中心建设。而以金融城打造为征象,国内金融权力版图正演化产生新一轮的变局。

金融城、城市记忆与国际标杆

5月6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宣布要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并透露为此将打造“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金融功能区新格局。时值上海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举办的陆家嘴论坛召开前夕。

作为上述规划的核心部分,北京拟将金融街打造成为主中心区,进一步聚集国家级金融机构总部。为此,北京此前已决定将其西进,把面积扩充到接近3平方公里;北京朝阳CBD则作为金融副中心区,继续凝聚国际金融机构。

与之相比,上海的规划则更为庞大。作为国家钦定的“国际金融中心”,时尚之都已经决定把陆家嘴东扩,届时,将形成“一道三区”(世纪大道、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竹园商贸区、花木生态文化区)的发展布局,规划总面积将达到28平方公里。

纵览上述规划,从中均能发现英国伦敦金融城的影子,有向国际标秆看齐的意义。在评价上海的规划布局时,欧金伦敦投资有限公司特约经济学家李俊辰指出,上述布局与伦敦金融城布局接近。

而对于北京的金融街西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曙光认为,这是参考英国伦敦金融城的当代发展而作出的未雨绸缪之举。后者由于受原金融城规划的限制,以至近年来出现办公面积狭窄、交通拥挤的情况,与之一条轻轨相连的伦敦东区的金丝雀码头正发展成另一个金融机构汇聚地,其西部的梅菲尔和圣詹姆士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博士生导师吴念鲁教授提示说,不要小瞧一个城市的历史。事实上,由这种历史所累积起来的金融业传统,以及国际声望,会为一个城市的金融业的复兴添助动力。

全球化、区域化和金融支点

  尽管如此,庞大的金融城造城运动只是一个城市愿景的面相之一。辐射国内区域经济,进而成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核心大都市,才是这些城市最为恢弘的目标,金融只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道路之一。当然也许是最重要的道路。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金融的积累和支持。当地的金融总量、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往往决定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因此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环渤海要发展,就必须在北方建立一个金融中心。”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邓向荣解释说。

  事实上,这正是当前国内各地争建金融中心的根本原因之一。在观历了中国率先崛起的珠三角、长三角的经验之后,以及参考国际案例,金融业的发达正成为当前中国各地主政官员心中的一个阿基米德支点,而这又正切合了中国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大计。

  从环渤海到京津冀,从东北振兴到中部崛起,从西部开发到中亚合作,从北部湾再到泛北部湾,每一个区域的繁荣都迫切需要金融业的支持。在此背景下,在地域面积等同整个欧洲的中国大地上,出现多个金融中心并不为奇的看法正在形成共识。

  而在此间,经由各地经济发展所支撑的中国经济总体复兴,亦正呼唤一个与之地位相应的国际性金融中心的出现。而这一切,也正与中国推进的金融业纵深改革和全球金融一体化大势息息相关,与中国正在谋求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重新定位紧密勾连。

定位与筹码

  吴念鲁援引国外案例指出,一国之内可以并存多个金融中心,如德国的法兰克福、汉堡和慕尼黑;日本的大板、横宾、东京等等。但以纽约和伦敦等顶级的全球性金融中心为例,国际金融中心一般只有一个,他建议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国家应支持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经过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作为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加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上海众多的海内外金融机构云集,已为当代区域乃至全国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其不仅产业群全面,而且国际化程度高。

  此外,上海还有国家战略规划方面的扶持。其被钦定为中国将来的“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与之相比,北京定位则是“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天津则定位于北方经济和航运中心,都并无国际金融中心的要求。

  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潘英丽看来,三大城市在一定的金融领域各自具有部分的国内金融中心性质。上海以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尤其是股票主板市场为主要特色,北京以金融决策和银行中心为主要特色,天津则可能在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形成各自的特色。但综合各种情况,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更为成熟。

  而在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文看来,金融是一个“市场+机构”的组合,机构跟着市场走,市场的辐射面则能够超出区域范围扩散到全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上海因为拥有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因此建设国际中心的优势更加明显。

  不过,这并非意味着北京和天津不可能在区域性金融建设的过程中把握机会。吴念鲁指出,北京不仅金融总量大,而且汇聚了金融监管机构和各大金融机构总部,具有金融决策的信息优势和总部经济优势;天津被定位于北方经济中心,其金融方面允许先行先试,两者可以合建北方金融中心。

  政策与变局

  事实上,三个城市显然已经注意到了自身的优势与短板,并采取对策应对。在北京的最新规划中,北京提出要争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支持建立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功能,促进商品交易中心在北京发展,推动股权投资市场发展。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正成为最鲜明的努力。

  天津则正着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私募股权市场,打造门类最齐全、链条最长的一个全球基金基地,并争建全国性统一的柜台交易市场,探索综合经营和离岸业务中心。

  上海则在既有的优惠政策上,考虑制定和实施新的金融发展战略,包括研究并推动金融创新试点,以及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合作和交流、营造金融文化氛围,进一步力图提升金融业发展的软环境。

  尽管业界普遍认为,由于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和成熟的商业和文化环境,上海更有利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但在尚须国家政策的一定扶持发展,以及其他城市竞争的格局下,中国金融版图的未来走向仍然充满变数。(记者 谢晓冬 邹靓)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31 18: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中国足以支撑多个金融中心 上海做全球金融中心

《中国改革》杂志学术顾问武建东日前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可以预期的8年左右时间里,上海将发展成为全球金融中心,而包括北京、深港等则同样也会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与上海形成互动关系。

武建东表示,目前关于北京上海包括香港关于金融中心地位的争论只具有表面意义,上海做大容易挤压别的城市的金融资源,或者北京强大可能削弱上海的中心地位,这只是一种静止的观点,长期来看,中国应该可以支持不止一个国际型的金融中心。

武建东指出,目前全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为42.31万亿元,到今年年底将会继续增加6.5万亿至49万亿元。

按近几年M2余额每年16%的平均增速,到2011年时,全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将达到近70万亿元,2014年,将达到100万亿元。保守计算,将可能达到美国的60%至70%。这笔资金将会成为全球经济最重要的流动性来源之一,如果不管理好这笔货币资源的话,人民币导致的货币危机,将冲击全球市场。

对于这样一个货币规模的国家来说,与之配套的金融中心必然是全球金融中心。

8年之后,人民币预计将实现可自由兑换,并同时逐步成为世界货币,拥有国际本位币地位,中国掌握的巨大外汇资源和人民币资源将通过更加市场化的方式运作。从未来八年的资金水平看,未来几年之内金融中心将可能不是一个而是几个。

武建东表示,中国单一制的国家行政力量、协调能力和市场竞争,将有助于构建一个分区运转、分级互动的金融体系。

武建东预期,上海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金融中心,掌握商品主要定价权,并与国际接轨,北京、深圳、香港将成为国家交易的金融中心。

在国家支持上海发展的过程中,上海近30年以来已经将中国主要证券交易所平台悉数吸纳,已具备建立全国性商品定价体系、实施大规模产业并购,以及证券化交易的条件,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同时其在金融创新能力、大规模集中的金融资源、金融市场建设方面,都拥有诸多优势,初步形成中国资金和资本运转中心格局。

香港的金融交易平台、金融市场环境、法律条件都比上海更为成熟,但香港法定货币单位港币与美元挂钩,不具备体现中国实体经济真正内涵的基本条件。国际通行法律仍然不能与中国实际经济活动相融合,香港未来10年之内,将是中国经济通往世界经济的通道,是个重要金融枢纽港,但不是国际中转港。

对于上海来说,其目前的直接对手应该是东京和新加坡,而不是北京、香港,长远来说,上海的目标将是纽约和伦敦。

武建东表示,目前世界上主要商品、货币的主要交易集中在伦敦、纽约、芝加哥是不正常的。其中有将近一半是因应中国实体经济的需要而运转的,将这部分需求以革命性的方式,乾坤大转移式地迁移到上海是完全有可能的。但这就需要上海建立起完全的交易平台、离岸中心、金融支持、法律配套(部分可借助离岸法律交易)体系。

他指出,上述大爆炸式改造国际商品体系的做法需要结合中国内需战略的改变,这有可能引爆国际商品价格的泡沫危机,中国应充分利用国际商品危机调整的可能。与此同时,为解决交易平台单薄问题,应鼓励上海交易平台用大胆并购国际交易所的方式予以解决,包括控股参股中国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欧洲等地交易所,都可以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可能比抄底国际投行更有战略价值。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 01: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经济地位决定政治地位

多金融中心,祸福相依哈……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17: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要从事金融行业,还是要到上海来发展的!!!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 20: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原帖由 cwit 于 2008-6-2 17:21 发表
要从事金融行业,还是要到上海来发展的!!!


帅锅,我就在上海哈!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4 09: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徐州

不错,挺实际

不错,挺实际

















亲亲小说网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4 16: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泸州
国家已经放出风声来了,我知道国家完全是按照美国的那个模式设置金融中心!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4-19 18:48 , Processed in 0.044063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