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楼主: forlink

[其他] [原创]基于maxwell的同步电机交直轴电感计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6 15: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ltyls 于 2011-8-6 16:07 编辑

回复 41# lizheran

谢谢您的回答,我也是想通过静态场仿真实现
   假设瞬态模型同入的激励分别为:
A: 326.599 * sin(2*pi*50*time+35.364*pi/180)
B: 326.599 * sin(2*pi*50*time+35.364*pi/180-2*pi/3)
C: 326.599 * sin(2*pi*50*time+35.364*pi/180-4*pi/3)
那么静态场中对应转子位置角为0的位置(即D轴与A相绕组轴线对齐的位置)我应该通入的激励分别是多少呢?   我的理解是:此时相当于t=0的位置,但是我用matlab计算出来分别为:A: 189.0253
B: -325.1688
C:
136.1434   但是这与理论分析有出入啊。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6 16: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Simdroid开发平台
你想仿真得到什么结果呢?你是想计算电感参数吗?还是想得到磁链转矩之类的?一般在静态中通入的电流都是某一个时刻的电流瞬时值。既然是瞬时值那么按照三项电压关系在MATLAB中计算得到电流数值后通入导线就可以了。
下面的图是电机通入电流的初相位角与功角,内功率因数角,空间功角,时间功角,功率因数角之间的关系。你可以参考下。
                      (图片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2 07: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回复 3# forlink


    楼主您好!我在39楼提出的问题能不能麻烦您帮忙解答一下呢?万分感谢!!!!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15: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鄂州
回复 39# lizheran


   frozen是软件先根据额定负载算一次静磁场,求出节点的磁导率。然后再给每个绕组分别施加1A的电流,并将之前保存的节点磁导率导入, 计算电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2 15: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本帖最后由 lizheran 于 2011-8-12 16:19 编辑

回复 45# forlink


    问题1:如何求节点的磁导率, 求哪些节点的磁导率, 导入磁导率是否指手动输入?
    问题2:楼主您说的frozen是指的一个概念(指冻结此时的磁导率并带入到下次的计算中) 。还是指在ansoft软件中有这个功能?


    另外问下楼主,ansoft软件中的 “宏” 有什么作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18: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鄂州
回复 46# lizheran
第一个帖子已经说了,磁导率信息会自动导入,软件会自动实现。

宏是旧版本的概念吧,新版本没见过,更没用过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3 14: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哈尔滨
本帖最后由 yxc870324 于 2011-9-13 14:50 编辑

请问版主,用Ansoft计算时是不是直接从第三步(电流的加载)开始就行,而不必考虑第二步(冻结磁导率)中所包含的所有过程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yxc870324 发表于 2011-9-13 14:50
请问版主,用Ansoft计算时是不是直接从第三步(电流的加载)开始就行,而不必考虑第二步(冻结磁导率)中所 ...

是的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8 11: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14-8-3 10:07 编辑

你这个两者都变就意味着不变好象有点问题,那还要看怎么变。

一般来说,电感(自感和互感)是随着转子位置不同而改变的,而且并非是理论推导出的每对极2次余弦波动,还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因此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变换矩阵是完全不用考虑的,根据电机矩阵分析理论,当然是从ABC坐标下的电感矩阵变换到了dq0下的电感矩阵,但是交直轴电感与原电感的平均值和2次谐波幅值有确定的数学关系,直接根据公式就可以得到!

例如对于隐极电机而言Ld=1.5*Laa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 09: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徐汇区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14-8-8 23:17 编辑

电机理论中,所谓的交轴电感、直轴电感,以及坐标变换和矩阵分析,是在做出很多假设的条件下才有的概念。一句话,这些概念是所谓的“理想电机”才能完全适用。

什么是理想电机?

1、不计饱和;
2、不计磁滞及涡流;
3、气隙磁密空间正弦分布;
4、气隙磁阻空间正弦分布;
5、不考虑齿槽效应(与第4条对应)。

只有理想电机,其电感表达式才仅包含常数项和空间2次谐波项,也只有理想电机才可以通过坐标变换进行解耦,使得时变的电感矩阵定常化!

而在有限元分析中,恰恰是迄今为止最不需要什么强制假设条件的数学模型,既考虑饱和,也容许非正弦,换句话说,有限元电机是“最不理想电机”,也是最实际电机,用有限元方法来求解交直轴电感,味道很怪很怪!

如果硬要用有限元来计算交直轴电感,我建议的第一个方法就是(以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为例):

1、假设铁心为线性材料,完全不用输入什么BH曲线,例如设定相对磁导率为1000,或者2000(3000也行,4000估计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反正退化到不精确了,不必太较真);
2、假设永磁材料也是线性的,输入的退磁曲线为直线;
3、有限元计算得到各相自感和互感(此时割线电感等于切线电感);
4、自感数值乘以1.5倍,就是交轴电感,也是直轴电感。

将得到的结果上报领导或者后续搞仿真的同仁,您可以拍着胸脯保证有相当高的精确性!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 11: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徐汇区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14-8-3 12:46 编辑

隐极电机是凸极电机的一个特例,因此更一般的应该考虑凸极模型。

理想电机的电感矩阵变换结果如下:

看不清用这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 11: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徐汇区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14-8-6 19:42 编辑

首先说明一点,就是在ABC坐标系中,绕组的自感和互感都包含一个平均值,另外还包含空间2次谐波项。

互感的平均值为负值,且其绝对值约为自感平均值的一半(不计漏感的条件下)。

理想电机中,自感和互感2次谐波的系数在数值上相等,这样才能通过坐标变换实现dq0坐标系下电感矩阵的对角化,也就是解耦且不时变,否则,即使做了Park变换和Clarke变换,电感矩阵仍然是耦合的(dq轴之间可以解耦,但与0轴不解耦),也是随转子位置改变而时变的。

最后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自感和互感2次谐波项的系数Ls2和Ms2,其实这两个系数也有正负之分,在普通同步电机中,直轴磁阻小,系数为正,而在IPM永磁同步电机中,直轴磁阻大,系数也可为负!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 13: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徐汇区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14-8-3 13:42 编辑

由此可见,对于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而言,直接将自感平均值加上互感平均值(绝对值),就是交轴电感,也是直轴电感,完全用不着作2次矩阵乘法运算,因为此时2次谐波的系数Ls2和Ms2应该为零,也就是自感和互感为恒定值,此时,上述交直轴电感的数值应该很接近自感平均值的1.5倍!

而对于IPM永磁同步电机,假设有很强的凸极效应,则也用不着进行2次矩阵乘法运算,而是A相绕组与直轴对齐计算其自感最大值(Lz),然后A相绕组轴线与交轴对齐,计算其自感最小值(Lj),则两次计算得到的电感取平均值就是Ls0=0.5*(Lz+Lj),而两值之差的一半就是2次谐波的幅值Ls2=0.5*(Lz-Lj),然后根据公式直接得到交直轴电感的数值。(也可计算互感平均值及2次谐波的系数,2个计算位置考察BC相的互感即可)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 13: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徐汇区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14-8-7 21:30 编辑

上面是理想电机的情况,可是有限元的特点就是对付非理想电机的,因此,下面我们来看看非理想电机的情况,这才是真正的有限元电磁场分析!

首先,铁心饱和的现象,对于电感本身的定义都需要修改,也就是所谓的切线电感(也叫微分电感、增量电感),以与普通的割线电感加以区分。很显然,切线电感才是真正左右系统动态特性的电感!因此在有限元计算中不要去尝试计算割线电感,甚至应该彻底忘却和抛弃割线电感,这才能门当户对。

这里特别指出,冻结磁导率其实就是求切线电感,其原理就是(牛顿拉夫森)迭代计算某一个工作点,然后,保持刚度矩阵不变,计算电流增量下的电感,这后一步不用再进行迭代求解了,因为是线性问题,而Ansys中的Lmatrix就是专门用于求多线圈系统增量电感矩阵的宏命令,其功能非常强大。

下面是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计算实例(额定负载工况,直轴电流为零模式):

上图是自感(切线电感)随空间位置改变的曲线,很显然并非是仅含有2次谐波,还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不过每个电周期自感变化2次倒是与理想电机相同。

互感的变化曲线,也符合每对极变化2次的规律,而且互感平均值确实是负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 17: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徐汇区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14-8-6 14:43 编辑

假设,忽略电感空间变化曲线中的高次谐波,则更接近理想电机的强制条件,为此进行FFT分析如下,其中仅给出幅度谱,未给出相位谱,而相位谱的作用是定出2次谐波系数的正负:

自感



互感




A相自感滤波


BC相互感滤波



因此
Ls0=7.95 mH
Ls2=0.479 mH
Ms0=1.969 mH
Ms2=1.547 mH

很显然,Ls2并不等于Ms2,也就是dq轴无法与0轴实现解耦。而且因为电磁场计算中已经包含漏感,故Ms0也不是Ls0的一半。

根据51楼公式得到:

Ld=7.95+1.969+0.479/2+1.547=11.7 mH

Lq=7.95+1.969-0.479/2-1.547=8.1325 mH


可见,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由于饱和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凸极效应。当然,直接用自感平均值乘以1.5倍则得到11.925 mH,这个数值作为交直轴电感的数值,其实误差也不大,也是可以向领导交差的!

上一个贴子和本帖一起考虑了饱和效应,这就是我建议大家的第二种计算交直轴电感的方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 19: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徐汇区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14-8-3 19:32 编辑

上面2种计算方法,足以应付仿真的需要,但是与实际测试结果却不一定吻合!因此,下面介绍第三种计算方法,主要侧重于照顾实测数据。其原理就是电流电压的相位关系。

同样是上面这台永磁电机,有限元计算得到空载时的磁链波形为:


而100%负载时的磁链波形为:


由此可见,负载后磁链的幅度和相位都发生了变化,按照电机理论,这个变化的原因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电感的存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 20: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徐汇区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14-8-4 19:53 编辑

为了精确起见,我们只考虑基波,而不考虑高次谐波,这样就要对磁链波形进行低通滤波,以A相为例:

空载

100%负载

因为电机是22极的,每对极机械角度为32.72727272727度,现在负载后电压波形(超前)变化了7.83-6.12=1.71机械角度,对应电角度18.81度。
根据这个角度,又已知电流有效值为25.2A,就可以算出交轴电感。

根据相量图,因为:

1.29546195*sin18.81=25.2*1.414*Lq

所以:

Lq=11.745 mH

上述计算过程中,其实是有多余约束的,也就是空载反电势幅值与负载电势幅值之间的关系,很显然加入这个条件后会产生矛盾,这就是说应该认为负载后“空载反电势”变化了,也就是形成所谓的直轴内电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4 23: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徐汇区
上面介绍的第三种方法的计算实例中,由于直轴电流为零,所以没有直接得到直轴电感的结果,只好根据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普通观点,认为直轴电感等于交轴电感。

如果要直接得到直轴电感的数值,只有同时施加直轴电流,例如电流相位改变一下即可,计算过程同样根据相量图来进行。

很显然,第三种方法,可以与实测结果高度吻合,无他,只因为有相同的定义和假设而已!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6 16: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徐汇区
本帖最后由 zengxiaodong 于 2015-4-5 20:27 编辑

其实55楼的分析很值得商榷,固然自感和互感可以略去高次谐波,而仅考虑直流成分及2次谐波,但是相位又成为问题!

从滤波结果可以看出,电感表达式并非总是是以A相相轴为原点的余弦项,尤其在大负载下更是如此,那也就是说,不应该变换到dq0轴系中,而是要变换到与dq0旋转坐标系同步旋转,但是有个角度差的另外一个坐标系中,才能实现解耦。

例如,同步电机的坐标系有ABC自然坐标系,aB0静止2相坐标系,dq0两相旋转坐标系,MT两相旋转坐标系等等,形成了所谓的转子定向、气隙定向、定子定向等等的控制方法。

另外,自感、互感滤波后波形也不一定是同相位的,这样问题更加复杂,因此第二种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并非很完备。

但是,话又说回来,等理论完备了再做产品,黄花菜都凉了!现实中并不存在理想电机,不过世界上这么多dq0变换下的伺服产品,却从未听说过有哭爹喊娘的事发生......

想当初,解微分方程的时候,有的门外汉硬是按阶数把它变成代数方程求解,遭到全天下数学家的嗤笑,遗憾的是数学家解不出来的微分方程却总是被门外汉解出来,屡试不爽,不得已承认这种解法是正确的,至于什么原理,到了N年以后硬搞了个拉普拉斯变换矛盾才平息下来,尽管如此,拉氏变换中需要用到的冲击函数,却至今说不清道不明,狄拉克也未必就真解决了。

还有FEM也是如此,有限元是什么玩意?数学家根本就不承认,可是力学家却不管这些,先算起来再说,还真能解决不少飞机结构的问题,发展到今天,数学家更多地从事了有限元方法的事后修补工作......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6 18: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徐汇区
对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或者电励磁同步电机,其电感参数与转子位置直接相关,或者说电感表达式中2次谐波比较明显,这也是坐标变换到dq0系的最主要原因,因为只有在dq0系下才能消去时变项,因此同步电机才有直轴、交轴的概念,而其他坐标系提到的不多。

对于异步电机而言,包括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电感参数与转子位置无关,也就是忽略2次谐波项,这时可以变换的坐标系可就多了,2相正交坐标几乎都是可以解耦而且不时变的,对于异步电机而言因为转子没有确定的磁极(磁极也在变动),因此一般不变换到转子本身上,而是变换到转子磁极上,当然也可以变换到其他同步旋转的位置上;而对于同步电机而言,如果电感参数不包含2次谐波项,同样可以变换到各种正交坐标系上,而不一定要变换到与转子对齐的dq0坐标系上。

在上面例子中,自感平均值约8毫亨,2次谐波项仅为0.5毫亨不到,仅大约不及7%,如果认为自感恒定似乎误差不大。从这个角度而言,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比较适合以dq0变换为基础的伺服控制,而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相对而言就敏感多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4-25 20:59 , Processed in 0.04557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