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sys_3122 发表于 2011-8-2 22:16:12

求解决---

我在用hs做参数优化时,两种方案:1,设计变量是一维梁单元截面tube形式的,变量为内径,保持壁厚不变,外径随着变化,也就是r+h(壁厚)=R.优化目标是提高模型的模态频率。目标由81Hz提高到97Hz。
方案2 ,设计变量是一维梁单元截面tube形式的,变量1为内径,变量2为壁厚,外径随着他们两个变,也就是r+h(壁厚)=R.优化目标是提高模型的模态频率。目标有81Hz高到89Hz.
我的疑问是,按照常理方案1是2的子集,方案2的优化结果应该会更好,但是,结果却没有方案1好---这里很困惑。。。优化方法都是自适响应面。约束都是一样的---以下是我修改的文本--
方案1a,b,c d代表外径 comp1,2,3 代表内径数字是壁厚
{parameter(comp1,"comp1", 9.0, 8, 10)}
{parameter(comp2,"comp2", 10.0, 9.0, 11.0)}
{parameter(comp3,"comp3", 14.0, 13, 15)}
{a=comp1+2}
{b=comp2+2.5}
{c=comp3+2}
方案2a,b,c 代表外径 comp1,2,3 代表外径 ra,rb,rc,代表壁厚--
{parameter(comp1,"comp1", 9.0, 8, 10)}
{parameter(comp2,"comp2", 10.0, 9.0, 11.0)}
{parameter(comp3,"comp3", 14.0, 13, 15)}
{parameter(ra,"ra",2,1,3)}
{parameter(rb,"rb",2.5,1.5,3.5)}
{parameter(rc,"rc",2,1,3)}
{a=comp1+ra}
{b=comp2+rb}
{c=comp3+rc}

等待解决-----

lbsys_3122 发表于 2011-8-2 22:48:13

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留下啊---

lbsys_3122 发表于 2011-8-5 14:07:43

为什么hyperstudy用的人这么少---有了问题版主都不解决----这只能导致hs的没落-----大家还是学ISIGHT吧

zkong 发表于 2011-8-5 18:09:26

这么容易就放弃了 学什么都一样

优化有可能陷入局部最优解或者提前收敛

建议:
-试试把方案2优化的收敛准则改得更严格
-把方案2的初始解设为方案1的最优解,重新计算
-可以用iSight算一下同样的问题,然后决定是否放弃学习HyperStudty

lbsys_3122 发表于 2011-8-5 18:33:09

我是先做出来的近似方程--利用近似方程优化--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4# zkong

grower 发表于 2011-8-6 04:07:56

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做優化除了得到最佳解外,適當的探索設計空間會讓你更了解問題的本質,這會讓你得到許多的know how,針對你的問題我有兩個建議:
1. 執行一個DOE,如果single run的時間不會很長,試著建立一個全階層至少4或5個水準的DOE plan,觀察主效應與交互作用來了解個別因子的重要性與之間的交互作用,必要時執行ANOVA來確認上述的結果,這樣可以個別比較兩個設計方案之間的設計變數對response到底敏不敏感,與你理解的是否一樣,說不定與你理解的正好相反。
2. 利用前述DOE的結果製作響應曲面來觀察整個問題,如果曲面呈現多峰多谷的高度非線性行為,代表gradient base的方法有可能在求全局最佳解的過程中會遇到麻煩,換個適合的演算法會比較好處理這個問題,或是直接目視有可能的最佳點在哪裡,把起始點設到那附近也是一種偷雞的方法(適合設計變數少的時候使用)。

最後發一下牢騷,比較激烈的發言雖然容易引起大家的關注,但是讀起來還是不太舒服的,建議下次還是斟酌一下吧,板上熱心的人還是會想辦法提供一些協助的。

zkong 发表于 2011-8-6 11:36:02

也可以考虑用Adaptiv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ARSM)先生成响应面 如果样本点采集的不够 拟合的误差有可能比较大

lbsys_3122 发表于 2011-8-6 14:07:07

谢谢指点迷津---教训的是--- 6# growe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求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