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674|回复: 19

[学术与经验交流] 请教:应力疲劳分析和应变疲劳分析的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31 10: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丰台
书上提到对于高周疲劳区,用应力疲劳分析,低周疲劳区用应变疲劳分析。用nsoft软件,对同一例子分别做了应力和应变疲劳分析,寿命均大于E4,但是应变分析结果大于应力分析结果,请教,取那种结果合适?
发表于 2009-3-31 11: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Simdroid开发平台
一般来说,取更保守的结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1 22: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应力疲劳分相也称为高周疲劳分析。高周疲劳分析也称为全寿命分析包括裂纹萌生和裂纹扩展;应变疲劳称为裂纹萌生寿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1: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丰台
开始做一个分析,怎么判断采用哪种方法?看到一个介绍:循环载荷最大应力小于屈服应力时,采用应力疲劳分析,反之采用应变疲劳分析。这种判断方法正确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8 22: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根据材料的屈服情况决定,趋于弹性,应力疲劳,趋于屈服,应变疲劳更保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11: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丰台
谢谢版主指点,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9 13: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合适的结果,没有
; Y! w- o2 t7 A; t8 v/ i8 E: S# l& Y5 ]  \* o
将SN方法的估算结果和eN方法的估算结果做比较,甚至还要取一个所谓的偏保守的结果,我觉着这种做法或认识本身存在误区。
4 Q6 N/ i+ ?( C/ {; T1 e1 B& r  n
脱离试验关联的疲劳寿命设计所得到的结论,一般只能作为趋势项分析,从这个角度讲,用SN方法和eN没什么区别,只要你在计算中一贯如一的使用同一种方法,要么一直用SN,要么一直用eN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09: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丰台
两种分析,材料属性定义和修正方法均不相同,一直采用同一种估计方法,合适吗?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0 11: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eN方法可用于低周疲劳分析,也可以用于高周疲劳分析,但该方法需要回归的材料参数比SN复杂,材料试验成本也高。那种方法合适,要酌情选择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0 22: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成都
eN方法可用于低周疲劳分析,也可以用于高周疲劳分析,但该方法需要回归的材料参数比SN复杂,材料试验成本也高。那种方法合适,要酌情选择# q& h& `1 D# T# m9 c1 I
powerxun2 发表于 2009-4-10 11:41
原来如此啊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1: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丰台
谢谢各位指点。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3 20: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黄石
换个角度说,应变疲劳分析是维理的,应力疲劳分析是维象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10: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通常来说,应力疲劳用在高周循环,而应变疲劳用在低周循环。但是不是绝对。
# S) K( U* s8 X0 ^7 y* o, ]3 R3 ?" P为什么呢?6 c7 ^" p/ T3 k% {* m
因为S-N曲线的获得要靠实验,对于高周循环,应力值比较小,试验能很好控制。
0 D( W$ j, k# a% t7 j4 ^' y- {. |) t而当应力比较大的时候,控制应力就很困难的,因为材料可能屈服,有强化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16: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廊坊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1 16: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合肥
收益非浅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1 17: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杨浦区
疲劳分析的结果准确性还主要取决于对材料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目前来说,钢和铝合金的疲劳S-N曲线的测试比较多,理论上对材料进行疲劳分析必须要有这种材料的S-N曲线,就算是钢,也有很多种的。9 C/ [4 S: h/ j( j
目前,大家基本上是在高周疲劳领域使用应力法,在低周疲劳用应变法。高周期性现象主要发生在具有弹性特性的产品结构,低周期现象主要发生在具有塑性状态的产品结构中,而S-N曲线主要是在弹性阶段作的测试结果,E-N曲线对具有塑性的结构较好。因此,建议按照以上所述来酌情选择。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19: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石家庄
不太明白。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11: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不对吧,哥们。高周疲劳和全寿命分析,应变疲劳和裂纹萌生寿命不是一回事。3 H+ {" F7 d$ @9 G  ?
疲劳寿命都可以分为萌生和扩展寿命。高周和低周主要指疲劳应力水平的高低,对应的也就是疲劳寿命的长短。# u; O: U9 U# `/ m; K$ m$ H. `' o8 C
3# zzhbjtu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4 18: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哈尔滨
应该时正确的,课本上的原话! 4# fly306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5 15: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长沙
疲劳的问题,坛子里面有这么多人在用了,应力疲劳分析与应变疲劳分析在nsoft里面的解释是根据其英文帮助里面翻译过来的,其理论上面许多xdjm都讲了,具体还是要看什么问题,全寿命分析适用于部件级别的,也就是不太确定疲劳位置的,而应变寿命分析则偏重已经知道塑性变形时候的情形,,,仅供参考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6-17 05:08 , Processed in 0.12580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