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197|回复: 16

[后处理] 如何得到梁的支座反力及压头等效荷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 19: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海淀
本帖最后由 showyuntao 于 2010-1-21 19:25 编辑

如图:
在简支梁上部两个压头位置加同一个位移荷载。为了得到荷载-梁跨中位移曲线,需要知道压头承受的荷载大小。在ODB Field Output里查询了压头A、压头B以及支座C、D的RF,发现这四个反力的大小相等。假设得到的RF大小为W,那么这是表示每个压头的荷载大小都是W,还是说两个压头的荷载之和是W?
欢迎大家讨论、指导。谢谢各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发表于 2010-1-21 19: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Simdroid开发平台
前处理step--------设置输出RF

后处理查看相应参考点的RF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9: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海淀
谢谢zsq-w,其实我更想知道RF代表的意义。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19: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本帖最后由 zsq-w 于 2010-1-21 19:43 编辑
谢谢zsq-w,其实我更想知道RF代表的意义。
showyuntao 发表于 2010-1-21 19:28

RF英文就是Reaction force, 支反力之意。

你输出几次之后理解会更深刻。

至于压头,因为压头不属于支座,输出RF值应该是0.可以用history output里面的contact---CFN输出。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9: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海淀
本帖最后由 zsq-w 于 2010-1-21 19:58 编辑

我将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比较,把上面W定义为两个压头上总荷载比较接近。但我总觉得支反力就应该只是一个压头上的荷载。




这是把W当作两压头总荷载时,荷载-位移曲线的对比(黑色为模拟结果,红色为试验结果)。



这是把W当作每个压头荷载时,荷载-位移曲线的对比(黑色为模拟结果,红色为试验结果)。


附上模型的INP文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19: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把上面W定义为两个压头上总荷载比较接近。但我总觉得支反力就应该只是一个压头上的荷载。

这个那就是材料力学那个求支反力的问题了。不用想得太复杂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9: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海淀
6# zsq-w
我在定义boundary condition时,选择region时同时选择了两个压头,所以我在想是否是这个原因,这个W代表两个压头的荷载。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20: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实验是lz自己做的么?

5楼中实验曲线的纵坐标是什么数值,lz没有说过。
我做过四点弯曲实验,此图中的纵坐标多半是试验机施加给试件的总压力。而一般的四点弯曲试验机的丫头分出2个丫头,以同一高度压下。所以试验机纵压力=两个丫头压力之和,即2W。

供参考。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20: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海淀
8# zsq-w
试验是我自己做的,加载时一个千斤顶上的力通过一个钢架分成两个力加在梁上(两压头)的。上面结果对比图中试验结果曲线的纵坐标是千斤顶的读数(两个压头的合力)。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20: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海淀
本帖最后由 showyuntao 于 2010-1-21 20:56 编辑

刚才给每个压头加上独立的位移荷载,每个压头上的RP也是30KN。这么说,我的模型与试验结果相差还是蛮大的。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22: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海淀
楼主的压头和试件之间的接触是怎么定义的啊?好像inp文件里没有定义接触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9: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海淀
11# bluerain09 压头跟支座都是定义为解析刚体,定义主面和从面,与试件tie在一块的。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 10: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海淀
12# showyuntao
用tie会不会使刚度变大啊?我觉得你的模型可以建一个四分之一模型,然后施加对称边界,这样很容易收敛,而且也减小计算量,压头和试件之间之间定义无摩擦的面面接触就可以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 10: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海淀
不好意思,我忘记你的是二维模型了,三维模型可以建四分之一模型,二维的话可以建二分之一模型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10: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海淀
因为我的模型比较简单,按全模型分析也不会花太多的资源,所以就没考虑对模型进行简化。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 10: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物理概念呀,概念呀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10: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海淀
16# shock111 请版主直言。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6-9 04:44 , Processed in 0.03940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