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130|回复: 6

[接触] 一个稳态热膨胀分析不能收敛,不知道能不能用这样帮助收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3 09: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lopex 于 2009-6-3 09:08 编辑

结构简述:
这是一个管子A和套筒A,套筒A跟其它零件C是连接在一起的,结构是差不多对称的设计,就是说零件C的另一端是跟套筒B连在一起,套筒B又套在管子B外面。所有套筒和管子也都是靠0.2的摩擦系数来接触的。
套筒A和B及零件C的这个连接体是悬置在空中的,管子的另一端是固定的。计算不考虑重力,只靠稳态热膨胀之后,管子和套筒的接触来稳定的。由于可能涉及到商业秘密,我只截了局部的位移云图,红色大位移的是套筒,另一个是管子。
分析步简述:
稳态的热膨胀模型,温度是从另外一个ODB文件读进来的,总共要分析加热-冷却-加热的三个步。前一版本的设计可以顺利计算,小改型之后不收敛了,第一步加热都算不过去。这张图是第一次加热算到一半输出的ODB。

我所做过的尝试:
因为MSG文件里面,后面的很多步的max penetraition error和max contact force error都出现在这一对接触上,所以我怀疑就是这个接触对出了问题,不知道思路对不对。希望大家指点。

由于两个板子都是1.2mm的厚度,而两个中面相距1.8mm。实际上初始状态下两个板是没有接触在一起的。所以,起初没有用adjust语句,后来adjust=2,还是不收敛;small sliding语句也试过,有没有这句都不收敛;两边单元大小差不太多,一直用surface to surface,目前还没用过node to surface,也没有打算要用,大家觉得值得一试么?

我的问题:
1)通过max penetraition error和max contact force error可以断定是这对接触出问题了么?我有没有必要把这里改成TIE来算一下?如果还是算不过去就是模型其它地方有问题,如果算通了,就必定是这里的问题
2)一开始两个面相距0.6mm,也没有adjust过来的话,膨胀中,接触在一起的时候,standard.exe会认为这个接触对有效么?
3)由于中间的零件是悬空的,所以很难收敛?我可不可心在图示的白色方框处加几个很软很软的四边形单元来帮它固定一下呢?如果太硬了,可能会影响结果,如果不够硬的话可能起不到帮助收敛的作用?

其中,第三条是我目前能想到的唯一希望了。
很简单的问题,写得很唠叨,希望大家指点我一下。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11: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Simdroid开发平台
补充:
接触的法向都查过了,没有问题。

各位坛友,三个问题里面答一个也好啊。感觉都没什么人翻我的帖子呢。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11: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写了这么多,问题就是一个热膨胀接触收敛问题
最好附INP或CAE文件方便大家帮你检查!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11: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lopex 于 2009-6-3 11:38 编辑

嗯,谢谢,抛开公司的保密原则不谈。模型太大,INP大概是在50M左右,8核的工作站至少要算8个小时才报错,我自己的工作站根本就提交不起来。我不是说大家的机器不行,毕竟,花这么大的精力,肯定不好意思麻烦大家。

我主要是想听听大家对我第一个问题的看法,是不是那些error都出现在这个接触对上,就是这个接触对的问题了。还有,我第三个问题,是不是可行。

我也觉得自己说得太唠叨了,我是想避免有些网友那样就一句“模型不收敛,怎么办”,让人不知道从哪里回答。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12: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建议你先试试node to surface。
其次是有关你的模型的问题:如果单单看你的这段话的描述,你是否可以考虑用轴对称模型来做接触呢?如果可以选择轴对称,可以顺利的解决你的第三个问题,还可以大大加快求解速度。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12: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嗯,谢谢你的建议,不过模型并非完全对称,而由于温度很高,所以,很小的不一致都可能造成应变的差异。

不过不是说node to surface是在主从面网格大小差得多一点的时候才用的么~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10: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lopex 于 2009-6-19 10:50 编辑

这个问题,最终改了壳单元的厚度解决了。
把两个壳单元变厚,更容易接触上了?
几乎没有发生什么计算失败的步,很顺利地收敛了。
把1.2厚的板加到1.5厚,虽然结果会不真实,但总归有个东西交差了。

谢谢各位的关注。

从此,可以说再验证了:ABAQUS在计算接触的时候,是考虑了壳单元的厚度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6-2 12:04 , Processed in 0.04167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