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247|回复: 6

[学术与经验交流] 关于汽车疲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 21: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柳州
请问各位大牛:# x& X& D# F0 O8 S0 U. N
1。汽车业的疲劳分析都用哪些软件进行分析?
+ p! V/ p$ j# ?+ X; P; I- O- k0 e2。疲劳分析的应力,应变数据都是从有限元得到还是通过应变片做实验得到?两者的精度与实际的有多大误差?! h4 h; b2 S, L
3。如果用有限元分析得到应力,应变数据时,如果验证模型的正确性?9 `6 {% e8 d  v% |% o0 i
4。分析的精度高不高?一般是多少倍?) _# i& ?7 Y9 Y: L
5。汽车零部件的疲劳类型一般是用什么方法:应变-寿命,局部应力-应变法还是应力-寿命方法?
  o  h) O! _! @9 P  S  v9 T6。材料的疲劳参数都是从哪来得到?都是自己做实验还是借用其他国家的材料参数呢?
: J. U6 T! m* h: [) N9 p( L
, x: I' a, n+ h/ x- f" m9 ^
4 x8 R( i. p! V" l) Z- q( e麻烦各位汽车业的疲劳大牛给小弟解惑下!谢谢!
发表于 2010-2-6 21: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铜陵
Simdroid开发平台
MSC.fatigue或者fe-safe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22: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ousyoubu 于 2010-2-12 23:04 编辑 # I4 Z; X  y0 C$ b1 |% C! t

! K. d# q: t& m& |1 n1。汽车业的疲劳分析都用哪些软件进行分析?
# c1 x% U7 Y$ U8 |+ U    大家比较熟悉的商用软件FE-Fatigue、FE-safe、MSC-Fatigue等都可以,有限元软件也有相应的模块,供不同情况使用。# l2 [' T4 W3 j1 u
2。疲劳分析的应力,应变数据都是从有限元得到还是通过应变片做实验得到?两者的精度与实际的有多大误差?1 H: X) K( p( o. `' U
    应变片测得的数据是最可靠的(但也有个方法问题)。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计算疲劳分析的应力幅的有限元方法。现在国内外高校和院所正在热烈研究如何用动力学计算应力幅,其中动载荷如何确定是个关键。总之,只要是算出来的几乎没有可靠性而言,仅仅是一个定性分析结果,用浙大一位教授的一句话说就是:“仅仅是个趋势”(本论坛有他的授课PPT)。
+ @6 S- c4 ?3 s3。如果用有限元分析得到应力,应变数据时,如果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 P/ P  F: v! L2 K   这是有限元建模与模型修正问题。最好以试验结果为依据,不断修正模型,使之尽量接近试验数据直至满足分析需要。
  B6 _6 i# F0 }$ L4 Y8 a4.分析的精度高不高?一般是多少倍?( h9 w# E. P+ M! j+ f/ j6 ~1 L
    疲劳寿命分析,只有一种情况下的结果是比较可靠或有效:动应力测试及处理合理可靠+相关结构或材料的S-N曲线合理可靠+各种影响因素取舍合理可靠。凡事算出来的,只能看做是定性的结果或者体现一个趋势而已,绝对值是不可靠的。硬要问到底差多少的话,告诉你差个十倍八倍时一定别惊讶,这很正常。其实如果能够说出差多少倍的话,就属于高水平了。所以国外其实很少用疲劳软件进行疲劳寿命评价、而主要是试验方法。但是,既然国内对疲劳分析软件这么需求,那老外当然挣你这笔钱没商量了。
& A" N( X7 p0 p6 K/ z- A   但是,借助疲劳分析软件用同一种方法对多种结构进行分析,具有相对比较结构合理性、避免显著的结构不合理问题的功用。
: o# ?8 x5 |: |/ v8 t: X9 f) }5。汽车零部件的疲劳类型一般是用什么方法:应变-寿命,局部应力-应变法还是应力-寿命方法! w4 G+ {) |" |( n
    一般来说,汽车的绝大多数零件工作中处于弹性变形范围,属于高周疲劳,所以多用应力-寿命方法。局部应力——应变法是当局部发生塑性变形是用。局部,是指缺口根部几个毫米的范围内确实发生了塑性变形,而不是指裂纹尖端或者位错局部滑移的范围(一般为几十~一百微米范畴)。5 ]" F1 C7 j3 _% a
6。材料的疲劳参数都是从哪来得到?都是自己做实验还是借用其他国家的材料参数呢?
/ s0 p* u( D. m9 Q   疲劳试验得来的,有实力的大公司都是自己做试验:材料试验、零部件试验、整体结构试验。数十年的疲劳可靠性试验数据是一笔十分昂贵的财富和企业秘密,一般不外泄。比各大飞机制造音公司、各大汽车公司、军工企业等。现在国内铁路车辆制造企业正在起步积累中。
' @- U/ k7 L' b0 k$ Y; m   借用是必须的,但如何考虑实际影响因素使之接近我国或我厂的实际情况是个难题,需要有经验的工作者。0 Z: c- O  L9 I/ v6 f
- E! [7 I6 B  f" j; S' I
  看这么一说,千万别失去了评价疲劳寿命的信心。现在国内大家好多都在用软件算疲劳寿命(当中有一些“专家级”的教授也在这么做)。这至少有两个作用,一是至少有个疲劳寿命的评价结果,否则无法出厂或者出口(有时老外也这么要求)。另一个刚才说过,进行结构合理性的相对比较是有效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7 16: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沙坪坝区
版主说得让人对疲劳研究有点失望和无力,但是现实就是这样的,对于疲劳分析我也是由于项目的需要不得不开始学习,汽车疲劳主要还是动态疲劳仿真和试验,但是就载荷谱、adams模型等需要实验数据来完成的方面,本身就存在很大的误差,路面载荷谱按国标取误差太大,但是按实际路面取,又测不到加速度曲线,需要进行数据转换,而且测出来的数据局限性更大,虽然按照程序能把项目完成,但是就准确行而言,心里一点低都没有,感觉疲劳分析好假。。。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8 18: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法国
楼主的问题太宽泛了,汽车上有千百个零部件,受力不一样,当然计算方法也不同。一些零件受力可以简化成单轴,相对来说简单的多,而其他一些就不能,像是发动机要用到热疲劳,轴和悬吊等要多轴疲劳,材料当然更不一样。不确定这些研究对象何来分析呢。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9 06: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很好 学习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7 11: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南京
不错,有道理呵。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6-2 09:53 , Processed in 0.04063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