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704|回复: 18

[其他] 关于tycon里面cam design中的contact stess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2 20: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芜湖
请教一个关于tycon中cam design的一个结果----contact stress的问题,首先根据我这段时间的分析,发现contact stress的结果和lubrication中的接触形式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不能够很明白其中的道理,请大家看一下我下面设置的两种接触形式对contact stress的影响:
   1,当lubrication中的接触形式设置为cylindrical follower时
[localimg=180,93]1[/localimg]
2,当接触形式设置为平面时,结果如下:

造成这种接触应力趋势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否有公式表述?我找了很久没有找到相关方面的资料,还请各位老师帮忙解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20: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芜湖
Simdroid开发平台
不好意思 不晓得图片怎么传不上去,再传:
1,当lubrication中的接触形式设置为cylindrical follower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5 12: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你是想知道同种接触方式下两种不同转速的接触应力曲线不同的原因还是想知道两个不同接触方式在相同转速下曲线不同的原因?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21: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芜湖
3# wildfirexg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21: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芜湖
3# wildfirexg
后者,我最近解决了这个疑问了,谢谢。。。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1 23: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
曲率半径不一样造成的。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5 12: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DrLan 发表于 2011-8-21 23:13
曲率半径不一样造成的。

弱弱的容我挖个坟 偶想不明白同一条凸轮廓线为何在不同的从动件下得到了不同的曲率半径 望蓝博士指教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0 17: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SpenceRed 发表于 2013-8-15 12:38
弱弱的容我挖个坟 偶想不明白同一条凸轮廓线为何在不同的从动件下得到了不同的曲率半径 望蓝博士指教 ...

凸轮和圆柱滚子是圆柱对圆柱,凸轮和平面挺住是圆柱对平面
这两种接触方式的接触应力公式你可以从《机械设计》中找到。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0 19: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蓝色 发表于 2013-8-20 17:51
凸轮和圆柱滚子是圆柱对圆柱,凸轮和平面挺住是圆柱对平面
这两种接触方式的接触应力公式你可以从《机械 ...

恩恩 总算有人甩我了 先多谢指教~O(∩_∩)O~
你说的我明白 但是接触应力的公式里需要用到凸轮的曲率半径 而tycon同一个凸轮根据不同从动件所得到的曲率半径是不同的 是这一点我一直想不明白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1 11: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SpenceRed 发表于 2013-8-20 19:53
恩恩 总算有人甩我了 先多谢指教~O(∩_∩)O~
你说的我明白 但是接触应力的公式里需要用到凸轮的曲率半径  ...

首先,你设计凸轮型线时定义的不是凸轮型线。
而是气门升程的加速度曲线的运动规律,这是用来得到气门升程的。
同样的气门升程,滚子摇臂和平面挺住两种阀系的形式是不一样的。
建议学习下《机械原理》课本中关于凸轮设计这一章的内容。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1 16: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蓝色 发表于 2013-8-21 11:02
首先,你设计凸轮型线时定义的不是凸轮型线。
而是气门升程的加速度曲线的运动规律,这是用来得到气门升 ...

恩恩 貌似我还是没说明白
我的理解是:凸轮的升程即从动件的升程,对于同一个凸轮廓型,不同的从动件在cam design中所得的cam lift也是不同的。
我的问题是:不同从动件下,凸轮曲率半径为何不相同?我试过定义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观察不同从动件半径的条件下的凸轮曲率半径,大致如下: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不同从动件下,同一个凸轮廓型的曲率半径是不同的。但是无论从动件是什么形式,同一个凸轮廓型的曲率半径应该是相同的。
这样凸轮和从动件之间的应力计算也变得不可靠了?因为应力计算肯定要用到凸轮的曲率半径的。

ps:  设计凸轮型线时定义的是气门升程的加速度曲线的运动规律,这是用来得到气门升程的。一直在校核凸轮型线,没有设计过,这点没有领悟到,受教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7 10: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从动件运动规律和凸轮运动规律是不同的,对于平面挺柱可以基本任务相同,对于滚轮会有差异,建议参考《内燃机设计》。
另外曲率半径和凸轮以及接触性质的半径和形状有关系,具体可参考教材公式。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22: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orangtan 发表于 2013-8-27 10:07
从动件运动规律和凸轮运动规律是不同的,对于平面挺柱可以基本任务相同,对于滚轮会有差异,建议参考《内燃 ...

恩恩 谢谢orangtan 一直麻烦你O(∩_∩)O~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4 21: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温州
DrLan 发表于 2011-8-21 23:13
曲率半径不一样造成的。

蓝博士,我也想问一下,在运动学结果中有凸轮接触应力,楼主所传的图,在动力学结果中的油膜单元中也有凸轮接触应力,而且我对比过着两种应力,是有差异的。动力学中的应力要大一些,我想问一下这两个有什么区别,我们要用哪个应力才符合实际呢?谢谢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1 10: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jszx0038 发表于 2013-9-4 21:56
蓝博士,我也想问一下,在运动学结果中有凸轮接触应力,楼主所传的图,在动力学结果中的油膜单元中也有凸 ...

动力学含有惯性力 后者符合实际。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1 18: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济南
orangtan 发表于 2013-9-11 10:16
动力学含有惯性力 后者符合实际。

哦,那是不是i运动学的中的这个接触应力基本没什么价值,在对运动学特性评价中,可以不对之进行处理呢?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2 11: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jszx0038 发表于 2013-9-11 18:41
哦,那是不是i运动学的中的这个接触应力基本没什么价值,在对运动学特性评价中,可以不对之进行处理呢? ...

不能这么说,运动学的概念是为了校核凸轮型线设计,其中运动学也有0转速和标定转速下不同的接触应力,校核系统本身质量和惯性力的影响,动力学校核是为了校核运行的适用性和平稳性,偏向材料性能校核。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3 08: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济南
orangtan 发表于 2013-9-12 11:07
不能这么说,运动学的概念是为了校核凸轮型线设计,其中运动学也有0转速和标定转速下不同的接触应力,校 ...

明白了。
thanks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4 21: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
非常感谢orangtan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4-28 20:13 , Processed in 0.04916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