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223|回复: 2

[行业活动] 北京的固体力学专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 09: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宁夏银川
北京的固体力学专家
1940年,清华大学钱伟长第一次将张量分析用到弹性板壳问题上,建立了薄板薄壳的统一理论。
1948~1957年,钱伟长等在研究弹性圆板大挠度问题上,发展了摄动法。
1953年,中科院物理所胡海昌提出的“三类变量广义变分原理”被国际上公认为胡-鹫广义变分原理。
60年代,中科院力学所柳春图、王自强等系统整理分析了夹层板理论,给出适用范围,提出局部效应理论及系统计算方法,出版了《夹层板壳的弯曲、稳定与振动》和《加筋圆柱曲板与圆柱壳》专著。
1963~1992 年,北京大学陈滨、北京理工大学梅凤翔和北京工业大学李子平,对经典约束系统的数学性质及力学性质作了深入研究,统一了经典约束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研究了新的动力学算子和动力学方程形式、守恒律和新的积分方法,并广泛研究了这种理论在各种工程系统及物理学中
的应用。
70年代,中科院力学所王自强等提出了等应变能密度线上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将周向应力及应变能密度两个参数有机结合起来,准确预示了理想脆性材料复合型裂纹脆断准则;将 Dugdale模型推广应用于任意弹塑性体,提出了带状颈缩区模型及裂纹颈缩区相对伸长准则,复合型断裂理论
及断裂力学在某些重大工程中的应用项目。
1975年,北京大学武际可等完成了“旋转壳静力与振动分析程序与理论方案”研究,并对大型冷却塔设计提出了实质性改进建议。该方案与程序成为中国大型冷却塔设计时应力分析的主要手段。
1976年以来,中科院力学所段祝平等对各种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完成动态屈服强度、多孔岩石弹性模量、剪胀点、动态COD等测试工作。
1979~1986年,中科院力学所柳春图等探讨了含裂纹板壳结构的力学性能,完善了含裂纹板壳的基本理论,给出了含裂纹平板、球壳、柱壳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的一般解。
80年*****始,中科院力学所王自强等对裂纹顶端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场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对非线性裂纹问题建立高阶渐近场的控制方程;求得纯Ⅰ型平面应变问题的二阶渐近场数值解,证实了裂纹顶端的应力应变场可以用二个参数:J积分及二阶场的幅值系数来表征。
1980~1990年,中科院力学所白以龙等进行“材料的变形和断裂行为及其力学理论”的研究,通过对热塑剪切带的精细结构观察,首次在国际上阐述了剪切带成核演化规律,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被称为“白氏模型”或“白氏判据”。
80 年代,中科院力学所张双寅等进行了复合材料断裂与蠕变性能研究,提出了非均匀有限元,节点间相对位移约束子释放概念。同时,对树脂基人工两相材料与工程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循环蠕变条件下疲劳损伤与蠕变损伤交互作用规律进行的研究,提出了单向复合材料断裂韧性与比应变
能密度准则,不仅可以预测开裂方向,还可以预测无缺陷材料的破坏强度。
1981~1985年,北京大学王大钧等依据结构理论和三维弹性力学间位移、应变能、动能的联系,建立了一个泛函分析框架,证明了“弹性力学算子的正定性和能量嵌入算子的紧致性在广泛的结构理论中保留了相应性质”。
1983年,北京航空学院张行等在应力强度因子理论计算方面,将有限元狭义守恒积分发展为有限元广义守恒积分法,从而适用于复合壁、非均匀温度场、变厚度板、加劲板、三维等对象;提出解析-变分法,具有计算简便、适用范围宽、可在微机实现等优点。
发表于 2010-12-1 19: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南京
Simdroid开发平台
强人!值得学习!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 20: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揭阳
好好学习吧,还有很多要努力的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imapps系列直播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10-2 17:26 , Processed in 0.03322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