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248|回复: 5

[土木] 钢筋混凝土悬臂梁受压段不能进入塑性阶段(塑性损伤模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1 14: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杭州
本帖最后由 cries 于 2010-12-11 14:40 编辑

这是以前shanhuimin923斑竹的一个例子,我把它修改了一下,具体参数如下:
     长:6m;宽:300mm;高:500mm   保护层厚度:20mm  配筋:2x1007mm
     左端固支,右端集中荷载
     单元:混凝土c3d8r  钢筋t3d2   
     钢筋屈服强度335MPa   混凝土最大强度:32.35MPa(不是屈服强度)
     手算承载能力:335x1007=32.35x300xh0    h0=70mm
                              Fmax=335x1007x(500-20-70/2)/6=50KN
     模型如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1 14: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Simdroid开发平台
本帖最后由 cries 于 2010-12-11 15:28 编辑

右端位移加载0.15m,计算结果如下:
疑问:1.承载力只有40KN,与计算结果相差很大
           2.从位移与钢筋曲线发现在位移为0.75左右时,钢筋屈服,此时开始承载力变化   很小,但我不明白为什么从此时开始受压段混凝土应力不再增长(第三幅图),此时的受压段混凝土还是处在弹性阶段啊。

        位移-荷载曲线:                                 位移-钢筋应力曲线:
           

位移-受压区混凝土MISES应力曲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1 14: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本帖最后由 cries 于 2010-12-11 14:50 编辑

这是钢筋的LE11-S11曲线以及受拉端和受压端的LE33-MISES曲线,钢筋表现出了屈服和强化,受拉端表现出了手拉破坏和软化,但唯独受压端混凝土一直在弹性阶段甚至连塑性应变都没有(第4幅图),我位移荷载都加到0.15了,压都压坏了,怎么可能连屈服都没有呢?混凝土跟钢筋不一样,不只是靠MIESE应力判断屈服,但至少能说明一个趋势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1 15: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我又看了下梁横截面纵向应变分布的变化,没有开裂时,应变的变化很对称,上下端一样(第1幅图),开裂后受拉端与受压端应变之比大大增加,受压区高度也减小了很多(第2幅图),钢筋屈服后受压区高度以及受压应变与受拉应变之比已经很小了,最后于几乎没有受压应变了。我怀疑受压区混凝土不能压碎的原因就是这个受拉去混凝土应变太大了,导致受压区混凝土一直进入不了塑性,可是这样的话受压区混凝土强度上不去,而受压区高度又不断在变小,梁端又如何来承受这将近300KN.m的弯矩呢?希望能有人帮忙解答一下,谢谢!  附上in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 13: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卢湾区
混凝土损伤很不连续,估计模型的钢筋与混凝土连接部位有问题。
钢筋的单元划分与混凝土完全不匹配是否存在问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13: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徐州
5# caliber
问一下,混凝土损伤后的单元可以动态删除吗?谢谢!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imapps系列直播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9-29 07:06 , Processed in 0.05025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