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245|回复: 6

[固体力学] 我国力学界再失一位领军人物——崔尔杰院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4 12: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宁夏银川
我国力学界再失一位领军人物——崔尔杰院士
今晚七点,我收到中国力学学会办公室主任杨亚政的短信,传来一个意外的噩耗——“刚刚惊闻:两个小时前,崔尔杰先生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内心无比悲痛!特告!”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下子把我打懵了!不久前还是神采奕奕的崔先生怎能这么快就撒手人寰了呢!他才刚过了75岁生日!上苍何以如此为难我国力学界!150天内竟有三位杰出的力学家逝世(730日,钱伟长院士;118日,庄逢甘院士;1213日,崔尔杰院士)!
我心情沉重,万分悲恸,从此,我国力学界、航空航天界又少了一位杰出的领军人物!由于思绪烦乱,一时写不好悼念文章,这里只能重发去年1028日的乐乎博文(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30162.html ),聊表纪念之情。

崔尔杰院士-“航空航天近期发展中的若干力学问题”

20091029下午,我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中国力学学会前任理事长崔尔杰院士将专程访问我所,在所庆系列seminar上做题为“航空航天近期发展中的若干力学问题”的报告,这是值得我们期待的盛事。
我一向认为,听精彩的学术报告是至高无上的精神享受,为了更好地聆听和消化,听报告之前应该有所准备,对报告人的学术背景、人品学问有所了解,对报告的主题、内容略知一二。现在,我们又面临这样的好机会,我在此愿给大家做一些铺垫。
对崔尔杰院士的生平事迹,媒体已有大量报道,我从网上选了两篇较为翔实的材料作为本文的链接,供大家参考。
这里就我在日常接触中所了解的崔尔杰先生,稍作补充介绍。
一见到崔先生,就能发现他的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的学者风度,他善良敦厚,为人低调,看不出是在我国航空航天战线纵横驰骋了几近半个世纪的一员战将。四十多年来,他在非定常空气动力学、气动弹性力学、涡动力学、流动控制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航空航天型号研制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他与国内一批顶尖的力学家(如庄逢甘、郑哲敏、张涵信、周恒、童秉纲、黄克智、白以龙等院士)一起,以高屋建瓴的气概,参与规划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的蓝图,特别为力学在这一事业中发挥作用做出了一系列务实的规划和设计。
早在1990年代初,他与庄逢甘、张涵信院士一起,提出了发展我国航空事业及相关的空气动力学研究的战略构想。本世纪初,他与上述七院士一起,经三年调研,提出了“空天飞行器的若干重大基础问题”计划书,2002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作为重大计划立项;而后,又提出了关于近地空间探索和大飞机研制中的力学问题研究的重大计划,目前正在顺利实施。这些及时雨般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力学(包括空气动力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力学研究的繁荣兴盛。在他们的推动下,我国的大飞机的研制和生产上了新的台阶,在上海成立的我国商用飞机公司,就是一个标志。
以上情势,就是崔尔杰院士明天的seminar报告的背景。在报告中,他将根据自己的实践,介绍若干与航空航天事业近期发展相关的力学问题,如非定常气动问题、流固耦合问题、气动外形优化问题、气动热力学问题等等。我在几个场合听过崔先生的报告。例如,2003年,在香港力学学会和上海力学学会组织的首届沪港双边年会上做的邀请报告,赢得了满堂掌声,随后,香港科技大学还邀请他做了专题报告。他做报告的特色是:视野开阔,论述生动,详略有致,PPT美轮美奂,绝对是难得听到的overview。如果大家能在seminar中提出各种问题,也能得到满意的解答。最好能进一步想一想,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能做些什么?
让我们好好投入,去聆听这场给人以启迪的学术报告吧!

写于20091028日晨

【链接1】崔尔杰院士简介

空气动力学家。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河北高阳。195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空气动力学专业。北京空气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在国内率先开展航天器非定常气动力和流-固耦合问题的研究,突破该领域多项关键技术;提出利用非定常激励进行流动控制获得高升力的方法并揭示其机制;建立和发展复杂飞行器外形考虑气动干扰的气动弹性分析新方法;发展涡致振动的非线性振子模型,提出抑制涡致振动的多种途径。领导和主持多项型号关键动力问题攻关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开发工作。提出建立“地面效应空气-流体力学”的框架设想并对其研究内容作了充实与发展。开拓风工程和工业空气动力学应用研究,在结构风致振动、风力机气动弹性和体育流体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创新工作。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链接2】崔尔杰:为航空航天的一生

崔尔杰:为航空航天的一生
本报记者 陈菁霞 刊发时间:2009-04-03 11:49:37 中华读书报
空气动力学家。1935年11月10日生于山东济南,籍贯河北高阳。195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空气动力学专业。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工程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曾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亚洲流体力学会副主席。从事航天飞行器非定常气动力与空气弹性、风工程与工业空气动力学等方面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为解决型号研制中遇到的许多空气动力学和空气弹性力学问题做出贡献;在非定常流与流动控制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对非定常增升机制、钝物体旋涡脱落模式、多物体干扰等提出新见解,发展了涡致振动的非线性振子模型,提出抑制涡致振动的多种途径,对工程实际有重要意义。主持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的全垫升气垫船研制和被列入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及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计划的地效飞行器项目的技术工作,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已开发出多种型号投入国内和跨国航线运行。提出建立地面效应空气/流体动力学的框架设想并对其内容作了充实与发展。
崔尔杰先生是一个非常严谨、守时的人,那天我们约好的采访时间是上午9点半,考虑到大城市里惯有的交通堵塞,我事先把时间定得较为弹性,没想到他早早就赶到了。但他因和我有约在先,并没有提前告知我,而是等到9点半,准时出现在我的面前。在其后近两个小时的访谈里,崔先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为中国航空航天的一生虽说不上波澜壮阔,却也是波光潋滟,风景这边独好。在历述他人生不同时期思想历程和科研攻关的过程中,崔尔杰一再提到并强调以下几点:从事科研工作,首先要考虑国家的需要,不为名和利所左右,只有从根本上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有持久的工作激情和推动力;科研工作要面向实际来解决问题,不能为科研而科研;要把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科研工作体现的是一种能力,如果掌握了很多知识不去用或者不会用,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在航空航天事业规模日益扩大化、国际化的今天,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做好科研这个大事业,只有把个人融合到团队中去,学会与别人共事,发挥集体力量,才能达到最终的成功;而尤为重要的是要学会独立思考,创新才是科研工作的灵魂和最大的助推力。朴素的话语里,深蕴着他科学人生的智慧和感悟。

发表于 2010-12-14 15: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烟台
Simdroid开发平台
制度不行,即便是有旷世奇才,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4 21: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大连理工大学北山B区
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值得敬佩和学习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4 23: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中国力学界人才断层厉害,再过10年,各种科技必将受制于此。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6 22: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我们老师说,他的老师在1986年的时候就研究出了r22的替代品r134a但是就是不能被采用。

最后还是按照欧洲的标准。诶……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7 13: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
制度不行,即便是有旷世奇才,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zccbest 发表于 2010-12-14 15:06


虽然我是无名小辈 但我还是不赞同这句话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0 21: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清华大学
同意楼上,真正在科技领域有所成绩的都是需要坚忍的毅力的,像这些院士背后基本都有让人敬佩的经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6-29 09:03 , Processed in 0.03914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