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249|回复: 8

[其他] 西交和清华校友陈曦获美国总统奖,讲述成长经历(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7 13: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陕西西安
西交和清华校友陈曦获美国总统奖,讲述成长经历(转)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陈曦博士,获美国NFS CAREER AWARD(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网)。该奖是美国NSF授予青年科学家的最高奖,其原名是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Presidential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又称为美国总统奖。
    陈曦是2007年度全美固体力学和材料力学类唯一获此殊荣的学者。我校力学系毕业生、哈佛大学Allen E. and Marilyn M. Puckett教授锁志刚博士和布朗大学Walter H. Annenberg University Professor教授高华建博士,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分别获得过此殊荣。
    陈曦,1976年7月出生,江苏人。1994年毕业于西安交大工程力学系,1997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2001年在哈佛大学固体力学博士学位(导师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国际大师J.W. Hutchinson),2001-2003年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J.W. Hutchinson和美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国际大师A.G. Evans),2003年起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006年被提前两年提升为副教授,现任该校纳米力学研究中心主任。其主要学术领域为:碳纳米管、分子生物、新型能源材料和薄膜的力学行为、固体流体耦合、纳米压痕测试等,撰写发表学术期刊论文80余篇,在美国大学和国际会议作学术报告80余次。

梦想开始的地方
少年班
    谈起西安交大的少年班,似乎显得很神秘,即使是交大的同学们也不太清楚。其实从1985年开始,经教育部批准西安交通大学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少年班”学生,其目的是进行创新与素质教育教改试点,不拘一格选拔智力超常少年。经过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少年班”人才培养模式趋于完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批又一批少年大学生脱颖而出,他们毕业后,有的考取研究生,有的出国留学,许多人已在各条战线上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时至今日,西安交大和中科大是中国仅有的两个仍然有少年班的学校。
工程力学系
    几乎交大的学生都知道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专业。它是1957年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几个力学专业之一,1962年批准设立教育部振动测试基地,1981年成为我国首批博士点,1984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建设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建成并向国内外开放,1988年固体力学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获力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1年固体力学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工程力学专业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先后得到了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211工程一期、二期”、“985工程一期、二期”等项目的重点支持,已成为我国培养力学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的学生享有优良的社会声誉,有的已成为国际知名学者,如现任美国布朗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长江讲座教授的高华建,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交大长江讲座教授的锁志刚,和现任剑桥大学教授、交大副校长的卢天健。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作为交大少年班和工程力学专业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之一,陈曦学长虽然身在海外,但一直对母校的发展保持着深切的关注,在西安交大少年班成立20周年之际,学长在百忙中接受了我的采访:

问:“学长您好,您今天能在您的领域取得如此令人羡慕的成就,当年的学习成绩是不是一直特别的好啊?”
学习成绩和一个人的科研能力并不是直接挂钩的。恐怕当年教过我的少年班和力学系的老师当中,对我有印象的不多,因为我一直成绩平平常常在中下游徘徊,参加各种活动也不积极,肯定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影响我当时成绩的因素很多,包括理想,心态,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程度(毕竟当时年纪比较小),努力程度,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总之我大学里的成绩一直不突出,只是在大学最后一年决定要考研的时候才开始努力学习并最终跻身年级前几名的。

问:“所以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不是直接挂钩的?”
我的经历可以证明,学习成绩不是万能的。我中学和大学少年班的同学里面(也就是所谓神童了),很多现在学习工作成绩比较突出的都不是当年学习成绩最好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科研能力和成绩是两回事。事实上,我们现在招收研究生时候,第一看的就是科研能力(包括论文发表情况,以及对本学科的理解),第二是推荐信(其实就是同行评议)。学习成绩,托福GRE这些东西过得去就可以了。在实际科研当中,大部分东西都要重新学起,一旦涉及到灵活多变需要创造性的时候,光靠会死记硬背会做题就不行了。因此,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没有必然关系。

问:“那么什么是您实现这个转折的重要因素呢?”
首先是要确定自己到底为什么而学习以及要树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力学是一个“冷门”专业而且在一般人看来,没有什么前途;力学无用论是力学系学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当初我也曾经非常困惑过,怀疑自己选错了专业,因为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任何动力要好好学习。这里面我要特别感谢交大力学系的蒋咏秋教授(力学系创始人和第一任系主任,也是我的本科导师),是他把我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让我重新树立了人生理想和追求。蒋咏秋教授用交大力学系校友高华建,锁志刚,卢天健等毕业于哈佛大学并任教于世界名校的学长的事迹激励我,以他们为榜样为我指点了出国留学投身科研的道路,让我有了一个清晰的奋斗目标并在之后的很多年里一直给予我关心和指导。记得那时候我决定要考清华的研究生时候,好几位任课老师都表示了惊讶并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我也把这个作为对自己的激励,考上了清华的研究生并且实现了我的人生转折。只有人生的目标树立了,有了学习工作的动力,才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问:“您刚才也提到了学习方法?”
是的,学习方法很重要。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交大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林毓锜教授对我非常关心照顾,几乎每个周末都让我去他家作客。他给我讲授了很多学习方法论,不过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很难理解,后来结合他的指导和自己的经验,实践出真知,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里面学习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单纯追求成绩(应试)的,另一种是全面提高自己素质的。要成绩好其实也不难,基本上只要上课好好听讲,提高课堂效率,课后多和老师接触,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复习时候以老师讲的为主(不盲目做题),成绩很容易上去。而提高自己素质那就是要从一个很高的角度来看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能够灵活多变,不过这并不能保证成绩就一定好。现在国内有些课程设置比较死,如果你不用老师讲的方法而用了别的方法,即使做对了题目仍然得不到分数。所以,在真正的素质教育普及之前,能力和成绩是两回事。

问:“那学长您认为是什么使您能够从千千万万的学生中脱颖而出,取得今天的成绩呢?”
蒋咏秋教授一直教导我说一个成功的人必须要具备三高:高水平的导师,高水平的学校,和高水平的自身能力。一共有三位导师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我的一生。第一位就是我的本科导师蒋咏秋教授,他把我引到了正确的道路上来并一直给予我关心和指导。他今年已经86岁了,在明尼苏达州定居,我和他还保持很紧密的联系。第二位是黄克智教授,中科院院士,我在的清华的硕士导师。黄先生的严谨的学风,对学问一丝不苟的态度令我受益终身。他在学术上容不得一点马虎,打破沙锅问到底,同时和青年学者一起学习新知识共同提高,这些都是我从他那里学来的精神并且用在我现在的科研工作中,我也同样这样要求我的课题组成员。第三位是我在哈佛大学的博士导师J.W.Hutchinson教授,美国科学院,工程院,文理学院三院院士。他全面地重新塑造了我对力学这个学科的认识,让我真正意识到力学之大有所为,并启发了我很多的新思路以及把力学的应用拓展到很多外还教会我如何为人处事,影响了我科研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一直对我在学术界的发展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帮助。除此之外,我还有幸从美国三院院士A.G.Evans教授,三院院士J.R.Rice教授,工程院院士R.O.Ritchie教授等著名力学家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哥伦比亚大学得到了两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的指点。我能有今天一些初步的成绩,主要是有幸抓住了几个人生稍纵即逝的机遇,从几位大师身上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几位哈佛大学固体力学的师兄,现在已经是国际知名学者的高华建,锁志刚,卢天健,黄永刚多年来一直给予我鼓励和帮助(前三位毕业于交大)。而且我的这些初步的成绩也是和我的学生们和博士后们的努力分不开的,我也很有幸有很多杰出的合作者来自各个领域,从他们那里我也学到了很多。

问:“说到机遇,许多同学认为到海外去留学会获得更好的机遇,请问学长能给想到海外留学的学弟学妹们一点建议吗?”
去海外留学并不是摆在面前的唯一道路,首先要客观地分析一个学科在国内外的状况,其次是自己的心态,要搞清楚出国的目的是什么。出国是为了利用国外的优势,在科研上更进一步。不是每个学科都有出国的必要。有的人为了留学哈佛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去学古伊朗语,这样为了出国而出国有什么意义呢?对于某些理工科的传统专业,从科研角度来说,已经不再是国外研究的热点,申请出国恐怕也很难。绝大多数教授都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走上学术科研的道路,一个好的学生需要从内心的深处热爱科学,这样才会帮助你更好的投入科学研究当中去,去追求科学的真谛。而对于已经立志要留学的同学们来说,某英语考试培训学校吹的那些东西都是不靠谱的。我们审材料时候,第一看的是科研能力,这里面研究生要占很大优势,尤其是有数篇论文在高水平的英文杂志上发表的。例如今年有一位硕士生虽然不是来自清华北大,但是他硕士期间发表了12篇论文,我们给了他哥伦比亚大学最高的总统奖学金,这名优秀学生下学期会成为我的博士生。第二是Personal statement,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前几年中国学生写的Personal statement大同小异,形式上都是互相抄的,没有突出自己的重点;近年来有学生试图标新立异,不过也需要把握分寸不要弄巧成拙,因为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我们还是喜欢老实本分的学生的。只要突出自己的科研能力,表达出自己对本专业的见解就可以了。第三是推荐信,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区分哪些信是学生自己写的哪些是教授亲自写的;如果一个学生有重量级人物推荐,这封推荐信价值高于一切其他因素。对于感兴趣的学生,我们会打电话考察他们的英语水平,以及和他们的推荐人联系。剩下的,学习成绩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绝对的,不如前三个因素重要。TOEFL,GRE的分数是次要因素,TOEFL高过600,GRE verbal高于400就可以了,考太高了没有任何一个美国人会相信,反而起反作用,当然太低也不行。

问:“学长您能给我们讲讲您的科学的学习和科研方法吗?”
首先是要热爱科学,把科学研究当作一种乐趣。对于自己从事的项目,要了解国际上的最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争取能够在新的方向上有所突破。平时多和不同专业的人士交流,学习新的思路方法,以及探讨新的题目。举个例子,传统力学研究的都是宏观尺度的问题,现在很多人都说纳米力学是热点,那么应该研究什么样的纳米尺度上的力学问题呢?单靠闭门造车是不行的,那样并没有跳出传统的宏观力学的束缚。而恰恰在应用物理和生物化学等领域,那些学者传统上都是在小尺度工作,他们也很想跳出来能够进行一些宏观尺度上的研究。所以,力学和物理化学等领域的结合会产生很新的科研题目,而且是同时对两个领域都有促进作用的。关键在于要敢于在新领域进行探索尝试。再有,无论多聪明,要成为好的科研工作者,努力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要多和别人合作。

问:“您认为数学物理等基础课对科研有多重要?”
很重要。学好数学物理可以走遍天下,可以转学任何专业。这里学好不仅仅是考试成绩好,前面已经说过了。在今后的科研当中,热门领域来得快也去得快,比如纳米研究现在已经开始有走下坡路的迹象了,新热点应该是生物和新能源。无论什么科研热点,只要基础好就可以很快转到新领域。计算机和英语的重要性我就不用重复了,这都是科研的必备工具。中国学生尤其要在英语口语和写作上加强。

问:“我还想请教一下您,为了能够在研究生阶段具有很强的研究能力。您认为本科阶段对知识的积累,是应该“博”还是“精”?应该多看些东西,多上点课(或者说申请一个双学位),还是应该把本专业的基础课掌握得非常的好?”
在真正科研的时候,书本上大部分东西并没有很多直接的应用。从书上学的应该是一个方法,钻太深没有意义,而是做到具体课题科研的时候再钻进去。美国的研究生课程深度,例如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的弹性力学,甚至不如国内三年级本科生的深度。我认为,一方面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为科技发展趋势之一是各学科融会交融,另外一方面尽可能提早进实验室,从事真正的科研而不是纸上谈兵。哥伦比亚大学三年级四年级本科生均可以随便选修任何一名教授的研究课程,并算作核心课程的学分。如果进展顺利甚至可以发表期刊论文。另外美国学生利用暑假在教授实验室打工做科研的例子非常普遍。每个学期和每个暑假都有本科生在我的课题组工作,其中一名比较好的学生已经在撰写期刊论文。而且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对科研和本专业的兴趣。

问:“当前社会上对少年班有各种看法,很多都是负面的,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我是衷心拥护少年班制度的,这个制度让我提前6年上了大学。我和李政道教授面谈的时候,还专门感谢过他在中国创立这个制度。在任何领域无论国内国外,年龄优势在竞争中都是很有利的。少年班的学生绝对不是象某些人传说的那样过着暗无天日拔苗助长心理变态的生活,相反,我的中学大学生活都很快乐。我认为社会上一些负面看法主要是因为不了解少年班实际情况,妄加猜测或者有酸葡萄思想的嫌疑。而事实上每当少年班招生时候都是门庭若市的,也说明社会上的负面评价并不是主流。我的中学和大学少年班同学当中,现在基本上都在30岁左右,大部分事业都很不错也很支持少年班制度。比如我中学少儿班32名同学当中,20人在美国工作,共拿下了15个博士学位和25个硕士学位。交大少年班同班同学中,半数以上有留学经历,不少同学已经成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者,我只不过是他们当中的普通一员。科大少年班不少毕业生的成就更瞩目一些,还有待于交大少年班追赶。交大力学系的学长高华建教授和卢天健副校长也都是年龄很小就上了大学。当然,少年班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进,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才,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没有必要把期望提高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成才的因素很多,少年班只是提供了一条相对的捷径而已。

问:“最后一个问题,现在学多的学弟学妹都很迷惘,不知道将来该做什么,很多交大的学生都对学校和专业缺乏信心,您有什么建议?”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专业都有它吸引人的地方,都可以做出成绩来。我从小最喜欢的是化学,学得最不好的恰恰是力学,阴差阳错后来学了力学专业,另一方面在我现在和生物化学专业的学者合作也很愉快。一旦发现了一个专业的乐趣,热爱上这个专业以后,有了动力就好办了;这个过程当中导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另外,关于信心,我的看法是既要有自信又要收敛。我在哈佛大学接受的入学教育就是“你是哈佛的学生,你永远是对的”。少年班的学生都是很聪明的,交大的学生也都基础不错,适度的自信是很必要的。不过,目标和期望也不要定得太高,要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人生的路是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要根据自己情况适度调整目标。现在一些年轻学子容易走过于自卑和过于自信两个极端,也许需要更多的经历才会体会到戒骄戒躁的含义。

衷心的祝愿
交大的学风是一直非常好的,毕业生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国外都有很好的口碑。交通大学校友会是北美最大的中国校友会组织。我的第一个博士生也是交大毕业的。去年是交大少年班创建20周年,很多少年班的校友都在国内外做出了相当的成绩,包括我的同班同学们,比如现任交大热能工程系副主任的周屈兰教授,现任教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刘昕教授,现任职于美国微软公司的褚诚云等。我有今天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和母校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我将来也很乐于尽自己一分力为母校做一些事情,搞一些学术交流或者共同培养学生。我也当在学术科研上更上一层楼,来回馈母校对我的培养。逢母校110周年校庆之际,谨祝交大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同时也祝愿少年班办得越来越好。

个人简历:
陈曦

1976年7月生
籍贯:江苏省苏州市
1983-1985 北京市朝阳门小学
1985-1989 北京市第八中学第一届少儿班
1989-1994 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本科学位,师从蒋咏秋教授
1994-1997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硕士学位,师从黄克智教授(中科院院士)
1997-2001 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系,固体力学博士学位,师从 J.W. Hutchinson 教授(美国科学院,工程院,文理学院三院院士)
2001-2003 美国哈佛大学,固体力学博士后,师从J.W. Hutchinson教授和A.G. Evans教授(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美国科学院,工程院,文理学院三院院士)
2003-2006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工程与工程力学系,助理教授
2006-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工程与工程力学系,副教授
2004-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纳米力学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科研方向为固体材料在微观和纳观尺度上的力学行为。近期科研领域涉及碳纳米管,蛋白质,新型能源材料和薄膜的力学行为,纳米压痕测试等。截至目前撰写发表学术期刊论文60余篇,在国际会议和美国知名大学作报告60余次。被美国工程力学杂志邀请撰写纳米力学的综述文章。担任近20个杂志的审稿人并任美国力学研究通讯杂志的编委。多次组织国际会议的大规模专题讨论。2005-2006创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单年发表期刊论文最高记录,被提前两年提升为副教授。
(2010-01-02 22:39)


发表于 2011-3-22 18: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法国
Simdroid开发平台
不是报道过么,每年获得总统奖的人有几十万。
只要申请都能得奖,别忽悠了。

一点意义都没有。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3 07: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不是报道过么,每年获得总统奖的人有几十万。
只要申请都能得奖,别忽悠了。

一点意义都没有。
nanjinger 发表于 2011-3-22 18:01


ls说的“有几十万”的那种应该“总统教育奖”,这种只是个奖状而已。
陈曦获得的这个是“美国总统青年科技奖”,这个含金量挺高的,每年只有几十人获奖,获奖以后还有5年的固定资助。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3 11: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无锡
是了不起 但也没别神话,没到膜拜的地步。
主要是国内对美帝的奖不了解,信息不对称,看到“总统”二字就懵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3 11: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无锡
呵呵,是啊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3 11: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得这个奖的多了,我们学校也有一位得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3 21: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相当于国内的什么奖?优博、杰青还是长江?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7 17: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西安
2# nanjinger

不是吧。。。。你很了解吗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0 17: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This award has great value, i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s!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6-30 10:00 , Processed in 0.04020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