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1265|回复: 25

[结构单元] 结构单元与结构单元的连接类型对结果的影响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30 04: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杭州
在论坛内看到大家结构单元之间相互连续以及结构单元与zone之间连续的讨论,不同人提出了不同意见,这里我通过一个简单算例验证一下不同连接形式的差异。
        算例说明:两块边长均为10m的砼板(shell单元),厚度均为0.5m,相互间距10m,两块板中点采用柱(beam)连接,连续关系为刚性连接,板和柱弹模均为24GPa,泊松比均为0.2,柱截面边长1m。下板4个角点全约束,在上板上表面施加10kPa的压力。
        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接形式:① 共用节点法,即在板柱交汇处共用节点;② 不共用节点法,即在板桩交汇处的节点之间采用link,因法①实现的了6个自由度的传递(刚性连接),为便于与法①的结果比较,法②的link为6自由度全部rigid,即sel link attach xdir=rigid ydir=rigid zdir=rigid xrdir=rigid yrdir=rigid zrdir=rigid。
        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结果完全一致(均为large-strain mode)。算得的柱轴力均为100kN,与理论解相同,弯矩几乎可以忽略;两种算法得到的上板4个角点的竖向变形均为0.2337,完全一致。并不存在“共用node的建模思路是错的”这一说法。
       大家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10-30 04: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结果大图

Simdroid开发平台
结果大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30 04: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两个结果对比

两个结果对比大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0 10: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高手,你做的太好了,可否将命令流贴上来,大家研究一下,也可以传我邮箱
liucheng83@yahoo.com.cn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0 10: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共用node可以
在node之间建立刚性连接也可以
两种方法的原理是一样的
也都是正确的

需要说明的问题是
共用坐标是不可以的
因为共用坐标会生成node
不会自动连接
当然
sel set link node_tol ntol
sel set link zone_tol ntol
可以改变tolerance
也是可行的

[ 本帖最后由 ssw1216 于 2007-10-30 10:56 编辑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1 09: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
事实胜于雄辩啊  强!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1 14: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关于pile单元的疑问

说明里面只有桩侧剪力和法向受力的力学参数可以输入,
桩底却没有反映的参数,是不是flac3d里的pile单元只适用于存摩擦桩?
而实际的桩是摩擦端承桩,如何实现?
而且pile单元的帮助文件里指出pile单元节点与zone相连时,会自动设置为“rigid”,可计算下来感觉并不是这样。
欢迎大家讨论。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11: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If two or more structural elements share a node, all forces and moments are transferred between the sels at the node

If it is necessary to limit, or eliminate, specific forces and/or moments that are transferred between SELs, then two separate nodes may be created and connected by a node-to-node link, and the appropriate attachment conditions set.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11: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原帖由 xiaoliu229 于 2007-10-31 14:47 发表
说明里面只有桩侧剪力和法向受力的力学参数可以输入,
桩底却没有反映的参数,是不是flac3d里的pile单元只适用于存摩擦桩?
而实际的桩是摩擦端承桩,如何实现?
而且pile单元的帮助文件里指出pile单元节点与 ...


是的
FLAC中的桩单元
结合了梁单元和锚索单元的特性
桩单元在网格中的互相作用是通过剪切和法向的连接弹簧实现的
所以
模拟摩擦桩和侧向受力桩(如抗滑桩等)更适宜
如果研究轴向效应的话
建议用实体单元模拟吧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20: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我正在 验证这些东西, 发现结果和你很相似啊!

不错  鼓励啊!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0 10: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马来西亚
楼主做的太好了,可否将命令流贴上来,大家学习一下,谢谢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0 19: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马来西亚
主做的太好了,可否将命令流贴上来,大家学习一下,谢谢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5 12: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原帖由 xiaoliu229 于 2007-10-31 14:47 发表 仿真分析,有限元,模拟,计算,力学,航空,航天,ANSYS,MSC,ABAQUS,ALGOR,Adina,COMSOL,FEMLAB,Matlab,Fluent+T/I&l!a$a4Z"K/|2}
说明里面只有桩侧剪力和法向受力的力学参数可以输入,仿真分析,有限元,模拟,计算,力学,航空,航天,ANSYS,MSC,ABAQUS,ALGOR,Adina,COMSOL,FEMLAB,Matlab,Fluent,CFD,CAE,CAD,CAM,K'J-c'W/\${
桩底却没有反映的参数,是不是flac3d里的pile单元只适用于存摩擦桩?0o7G1F#N"N6K2E%J
而实际的桩是摩擦端承桩,如何实现?仿真分析,有限元,模拟,计算,力学,航空,航天,ANSYS,MSC,ABAQUS,ALGOR,Adina,COMSOL,FEMLAB,Matlab,Fluent)y$n"s3_"[!j.d-E6W
而且pile单元的帮助文件里指出pile单元节点与 ...

端承可以在端部重加链杆啊!手册上有例子的!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7 22: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成都
传个命令流嘛!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7 23: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成都
1 共用节点 VS 2不共用节点,但把两节点rigid
这两种建模结果显然应该是一样的。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9: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结构单元的连接,是很重要的,它能比较真实的模拟现实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16: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南京
各位,大家好。我现在在做一个群桩的工程,我先用pile单元建了桩,接着建承台用的是liner单元,我用的命令是sel liner<cid cid><id id><elemtype ename>nodes nd1 nd2 nd3       也就是承台是按照3根桩顶节点相连这样建起来的,这种情况属不属于共用结点的情况?
       我在计算中出现警告:axil dir. of cables and piles or normal dir. of liners and geogrids at shared node by more than 30 degrees.   有高手能帮忙看看是什么问题吗?
谢谢!!!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2 10: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秦皇岛
是的,我也在做这方面的计算,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一致。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21: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武汉大学
请问一下,flac中,link是用什么原理实现的呀?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15: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济南
我想请教一下,结构单元与实体单元的连接是自动的吗?还是?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6-6 22:22 , Processed in 0.07587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