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292|回复: 13

[岩土力学] 关于强度折减法的疑问,请帮忙,谢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7 12: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最近开始接触强度折减法,但是现在遇到了一个最最基本的问题,还希望大家不吝赐教,帮帮我!谢谢!

问题是这样的,我用MscMarc做强度折减法的例子,就是郑颖人院士的例子。发现安全系数差别很大。我现在觉得我做错了。

我的方法是,建立一个模型,然后用第一组参数去计算,如果塑性区不贯通,那么就折减这组参数成为第二组参数,从新输入这个模型,再计算,直到塑性区贯通。也就是说,一个模型,重复输入和计算的过程n次,直到得到安全系数为止。

但是我看了清华大学 宋二祥教授的文章《土工结构安全系数的有限元计算》里面,很明确地写出了算法,也就是说,在计算的过程中,不断折减参数,并在“每次折减强度参数后,对于超出新屈服面的应力,修正到屈服面”,也就是说,同一个模型,迭代n步,直到得到安全系数为止。

这两种方法是不一样的,哪一种对呢?很着急,3天都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

先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发表于 2008-11-8 20: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Simdroid开发平台
原帖由 w3w3w3 于 2008-11-8 13:34 发表
强度折减法从理论概念到实际方法都是错误的,是伪科学,很能迷惑人的!
第一强度折减的数值分析不符合非线性力学原理;
第二稳定收敛等准则随意性强;
第三分析非均质计算域问题折减系数确定不对;
第四计算的应 ...


任何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应该客观的看待一种事物,随便夸大和随便贬低都是不科学的
回复 1 不支持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30 18: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讨论一下

我在用ansys计算时,塑性区老是发生在最下面是怎么回事啊?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8 13: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强度折减法从理论概念到实际方法都是错误的,是伪科学,很能迷惑人的!
第一强度折减的数值分析不符合非线性力学原理;
第二稳定收敛等准则随意性强;
第三分析非均质计算域问题折减系数确定不对;
第四计算的应力场位移场绝非真实;
第五就是有些所谓科学家的忽悠!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8 13: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强度折减法从理论概念到实际方法都是错误的,是伪科学,很能迷惑人的!
第一强度折减的数值分析不符合非线性力学原理;
第二稳定收敛等准则随意性强;
第三分析非均质计算域问题折减系数确定不对;
第四计算的应力场位移场绝非真实;
第五就是有些所谓科学家的忽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8 14: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直接找宋老师问问不就得了。。
降强这东西,在工程上用,看看参数敏感性,大概估计一下安全度就得了,
用不着那么较真,这么干本身就是很粗略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 23: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南京
任何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应该客观的看待一种事物,随便夸大和随便贬低都是不科学的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11: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徐汇区
边坡稳定分析的通用条分法(极限平衡法),不考虑应力应变,对于安全系数的定义也是基于强度折剪的。是经过多年实践被工程界广泛承认的做法。不清楚有限元的强度折剪法与这个有什么不同?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13: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徐汇区
midas/GTS的分析过程介绍如附件图

[ 本帖最后由 chukuangren 于 2008-12-12 13:4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 00: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广州
4# w3w3w3

不可否认,强度折减法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初始应力场的模拟,材料的本构关系以及稳定系数确定的原则等等。
但是,刚体极限平衡法就是完美的吗?他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比较说未考虑土体之间的变形协调关系等,比如说最危险滑面,尤其是折线型滑面的搜索等。

我个人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利用强度折减法来确定最危险滑面的位置,再利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滑面进行稳定分析,因为,在现行规范中,安全系数是评判边坡是否稳定的重要标准。

PS:任何一种计算方法都有其先进性,也有其局限性,科学地分析了解一种方法的优势和劣势,扬长补短才是正确的方法。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 22: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马鞍山

没看明白

我觉得这两种方法是一样的啊?!!只是表述上和实现方式上有所不同,其本质仍是一致的。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2 15: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边坡稳定分析的通用条分法(极限平衡法),不考虑应力应变,对于安全系数的定义也是基于强度折剪的。是经过多年实践被工程界广泛承认的做法。不清楚有限元的强度折剪法与这个有什么不同?
basara 发表于 2008-12-4 11:40


本质上一样,只是有限元强度折减的运用范围比传统条分更广,因为传统条分对复杂地形等问题解决起来比较麻烦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7 17: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郑颖人教授的方法肯定是对的,是常用方法。宋教授的还没看过。
塑性区在下面的问题,那是边界效应的结果。把边界放大点可以解决。
收敛准则方面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从计算出的算例来看。这些人为设定的准则是适用的。
关于非均质边坡问题,目前的折减方法是有问题的。但关于是否需要折减泊松比和弹模,做强度折减法时会发现这两个参数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很小。
关于所谓应力场问题。最近看过王成华教授指导高文梅的硕士论文,感觉很缺乏说服力。就是基于应力场寻找滑动面再计算安全系数的那种有限元方法和强度折减法究竟有无可比性很值得怀疑。
关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特别是它在分析带薄软弱夹层的边坡时的适用性,希望和大家好好交流。本人QQ:602829116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11: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清华大学
两个方法是一样的啊,都是折减强度计算安全系数
这个最早是由宋二祥教授引入国内,后郑颖人院士在此基础上做了很多相关工作。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6-6 23:51 , Processed in 0.04811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