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200|回复: 4

[其他] Marc做板材成形与Dynaform的结果对比,以及使用Marc的一些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9 21: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ttkang 于 2010-10-9 21:09 编辑

本人以前主要使用Dynaform做板材成形的(求解器是LS-dyna),最近需要做一个研究模具和压边圈受力、变形的分析,因为Dynaform里面模具体只能作为刚形体来计算,而且自己对marc稍有接触,于是改用Marc分析,发现结果相差很大。

图1(附件1_thickness_in_dynaform)是在dynaform中求解的结果,毛坯初始厚度为0.8mm,材料为ST16 (36号模型),采用分区压边力(具体大小设置见marc模型文件),拉伸深度50mm,零件可完好成形,最小厚度0.7169,最大厚度0.9612。


而同样的设置在marc里,为了方便,在marc中只建立了四分之一的模型。Marc里的壳单元有好几种,我分别用 thin shell (139) 和 thick shell 减缩积分(140)做了求解,结果相差很大,当用139单元时,在拉深到一半时 凹模圆角处就发生”破裂“,而从工艺上分析,这是不可能的,从图上也可以看出破裂处的单元畸变程度很大,起初认为是单元划分的问题,畸变程度过大,到后来凸缘部分就开始起皱。而采用140单元求解时,变形很顺利,好像塑形极强,材料很难进入凹模,凸缘区增厚也不严重,凸模圆角处发生破裂。

问题1:这两种情况都和Dynaform的求解结果相差很大。Ls-dyna是动力显示求解格式,marc是静力隐式求解格式。拉深变形实际上还是准静力的问题,为什么Marc求解结果很不理想呢?

问题2:板材成形有限元主要是基于板壳理论的,这里面又分为薄板理论和厚板理论。marc中4节点壳单元分为139、75、140,其中139是基于离散克希霍夫理论的薄板单元,75是基于Mindlin理论的全积分厚板单元,140是基于Mindlin理论的采用减缩积分的厚板单元。在板材成形仿真中,应该用那种单元呢?

问题3:在这个矩形盒的拉深例子中,我尝试加大压边力,但是单元还是会起皱(139单元),而且同样的压力在dynaform中是可以顺利成形的,可见不是压边力大小的问题,请问这个是单元划分的问题吗?该怎么解决呢? 附件里是marc模型文件。

希望对Marc板壳功能比较了解 或者用Marc做过材料成形的朋友帮忙解答下!谢谢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发表于 2010-10-17 17: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太原
Simdroid开发平台
可能是设置的问题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5 22: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成都
看来这个问题有点难啊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8 19: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西安
一个是显式计算,一个是隐式计算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6 07: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沈阳
楼主,我想请问你圆筒件拉深的数值模拟,用marc怎么建模?十分迷茫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6-2 11:58 , Processed in 0.04573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