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10513|回复: 260

[实例赏评] WB13.0螺栓疲劳校核(接触分析,螺栓预紧力,疲劳分析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2 15: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高强螺栓的疲劳分析校核。应用WB自带的疲劳分析模块,对螺栓进行应力分析和疲劳校核。
特点:疲劳分析模块的应用;螺栓预紧力;对称,多载荷步;接触非线性。

由于涉及企业隐私,和单位法规的规定,隐去报告中含有隐私的 部分,望大家见谅和理解,欢迎大家讨论,共同进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11: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Simdroid开发平台
3071206219 发表于 2012-4-27 22:17
楼主,你好!
对***进行简化处理,可仅对结构的三十二分之一进行建模。请问你建模是把整个模型都建出来,再 ...

整体是360度,三十二分之一就是11.25度,建模时候,旋转出来就可以了。
用WB 中CYCLIC 标签,设定到地面,网格划分用match control 就可以了。
回复 1 不支持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7 04: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挪威
本帖最后由 sunnygu 于 2012-4-17 05:01 编辑

有很多标准,比如DNVFATIGUE DESIGN OF OFFSHORE STEEL STRUCTURES,应该要用principle stress 做疲劳分析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点评

谢谢版主 的赐教。  发表于 2012-4-17 09:00
回复 1 不支持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2 17: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楼主真厉害啊,向楼主学习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2 18: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南京
赞一个!不错的资料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2 22: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洛阳
楼主好人。十分感谢分享啊。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2 23: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长沙
希望多出一些这样的实例,很好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3 13: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多谢楼主,报告很详细,很有学习价值。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3 14: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沙坪坝区
谢谢楼主的分享!!!好好学习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3 22: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感谢楼主的资料,有幸拜读了楼主报告。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第7页的 r 计算公式对应的分子分母和第13页一样,不知是不是数据巧合。另外本人对疲劳分析了解不多,还需请教最大应力幅值该如何计算,因为从报告看不出应力幅值和 r 的分子分母的联系。 报告使用米塞斯应力作为评价紧固件的应力,不知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最大主应力,还请楼主指点最大主应力major principal stress的使用场合。
不甚感激。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4 09: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十分感谢分享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4 11: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成都
谢谢楼主  
有个问题一直没有搞懂
执行两个载荷步   对于螺栓第一个载荷步加预紧力    第二步锁死     是怎么实现的     
谢谢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4 12: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cczjl 发表于 2012-4-14 11:22
谢谢楼主  
有个问题一直没有搞懂
执行两个载荷步   对于螺栓第一个载荷步加预紧力    第二步锁死     是 ...

1.设定2个载荷步,指定当前为第2载荷步,见下图

2.指定螺栓预紧力的加载方式为“LOCK”,见下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点评

回答的很好!  发表于 2012-4-14 14:39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2: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wahaha9mei 于 2012-4-14 15:03 编辑
cczjl 发表于 2012-4-14 11:22
谢谢楼主  
有个问题一直没有搞懂
执行两个载荷步   对于螺栓第一个载荷步加预紧力    第二步锁死     是 ...


有预紧力的地方,需要设置两个载荷步,在求解设置里面,设置两个载荷步。螺栓预紧力设置里面,会自动出现两个载荷步的输入框,这样,只有第一步的锁死,才能叫做预紧力。
楼上的回答的不错,图文并茂。可供学习。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2: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wahaha9mei 于 2012-4-14 15:08 编辑
K_K 发表于 2012-4-13 22:01
感谢楼主的资料,有幸拜读了楼主报告。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第7页的 r 计算公式对应的分子分母和第13页一样 ...


应力比,在材料力学中有定义,这是一个比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1 的值,都为正的情况下,就是载荷变化的小值比上大值。这个报告只是初稿,对里面的数据不要追究,换句话说,数据我都做了人为的改动。只是提供一种方法和思路,以供大家讨论。疲劳分析模块,在设置求解时候,需要输入应力比。默认的应力比是-1。也就是对称循环。
实际螺栓的受力,不是单纯的拉伸,还受到一定量的弯矩。所以用米塞斯应力去评价。
等效交变应力(Equivalent Alternating Stress):等值线在模型上绘出了部件的等效交变应力,它是基于所选择应力类型,在考虑了载荷类型和平均应力影响后,用于询问(query)S-N曲线的应力。
应力比——应力循环中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的比值
应力幅值——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差值的一半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4 16: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西安
楼主真厉害啊,向楼主学习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4 16: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常州
好帖子,值得一看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4 20: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西安
很好的工作,
拜读。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4 20: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那就是说楼主报告中,对应高强螺栓SN曲线中的应力值也是给的等效应力幅值。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20: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wahaha9mei 于 2012-4-14 21:04 编辑
K_K 发表于 2012-4-14 20:43
那就是说楼主报告中,对应高强螺栓SN曲线中的应力值也是给的等效应力幅值。 ...


这个值是实验测定的,用疲劳试验机,SN曲线大都是单轴疲劳曲线,选取微试样在试验机上测定,准确的说,SN曲线中测得的S为载荷除以受力面积得到的,那么这个应力就应该是最大主应力。但是,实际的结构中,螺栓的疲劳并非单项的拉伸和压缩,还有一定的弯曲。这样,仿真分析的值为等效应力,评价按照主应力SN曲线去近似去评价,因为各种部件的受载荷形式多种多样,如果要精确,就需要给出各种载荷下的SN曲线,这样也不太现实。我用的SN曲线,是查相关文献,高强钢的SN曲线。
对于这个评价标准,可以大家讨论,我当时这样做的时候,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问过一个技术方面的领导,他说差别不大。
论坛中有疲劳方面的 专家的话,可以给出更详细的解答。我只能解释到这里。
呵呵,对疲劳分析,我也好多不懂,只有材料力学的一点基础。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4 21: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对于应力比为-1的情况,那应力幅值是不是就变成了(+δ - (-δ))/ 2 = δ, 但是我感觉这种情况好像不大对劲呢,应力比为-1的情况,
应力幅值是不是应该是2δ呢?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21: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K_K 发表于 2012-4-14 21:03
对于应力比为-1的情况,那应力幅值是不是就变成了(+δ - (-δ))/ 2 = δ, 但是我感觉这种情况好像不大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4-29 01:01 , Processed in 0.05226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