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楼主: tjsdwt

[学术与经验交流] 如何面对夕阳学科-疲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2 22: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南京
理论都不清楚,怎么研究?r$ Y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17: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Simdroid开发平台
疲劳的研究范围很广,涉及的对象又很多,再加上近几年没有突破性的成果面世,因此让楼主感觉是夕阳专业。其实现在的疲劳研究远远没有成熟,基本达不到实用阶段,还完全是一个小孩子,说他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可能更加合适一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9 15: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沈阳
正如19楼所说,现在还是比较需要疲劳的.只是现在疲劳分析的结果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计算结果精度不高是个很大的问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 22: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题目不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4 20: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奉贤区
是的,也许做科研是夕阳了。  ?9 b% `7 \7 G% h+ E
可是,我们做工程计算,这是必须的!
3 L/ f0 \( v9 s8 R现在正在学习多轴疲劳怎样等效才能使用S-N曲线的问题,头疼!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6 23: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哈尔滨
疲劳不可能是夕阳学科,有好多的问题都没有解决,而且工程中也有很多因疲劳而产生的事故。因此,本人认为疲劳不仅不是夕阳学科,相反,是一门有很大发展前途的学科。只不过现在好像遇到了瓶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7 21: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玉林
疲劳计算工程应用误差大,应该是我们的基础数据积累太少的原因吧。材料的数据只是一个方面,就是各种工况的载荷map,国内又有谁认真收集过数据?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8 15: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哈尔滨
根据我的了解,疲劳只是一个现象,不仅可以发生在金属材料和金属结构方面,在复合材料以及其他材料方面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目前只在金属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在其他方面的理论还很不成熟的,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3 P: z1 a3 q4 u) J# d) d
对于金属结构的疲劳处理方法现在的研究很是不成熟的。疲劳现象的处理方法有疲劳的方法和断裂力学的方法。疲劳的方法在20年前就基本发展成熟了,近二十年大家所作的工作是和有限元以及计算机的结合工作。还有的一个研究就是多轴疲劳和频域的疲劳计算问题在最近有发展了。
$ n2 X1 F1 j4 y5 ]$ z0 `断裂力学对疲劳现象的研究就丰富多彩了,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包括线弹性断裂力学和弹塑性断裂力学连个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的。只是弹塑性断裂力学发展遇到瓶颈了。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的有很大的发展的。希望大家在这一方面好好研究一定会出成果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8 18: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西安
疲劳!成也疲劳,败也疲劳。" ~. h2 a% C! o  a. _0 [4 H% G- G* v
这看个人的目标和抱负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9 13: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长沙
虽说我国也进行过一两个五年计划,积累一些说据,但是目前高强度或者超强高强度的钢种的出现,而相应的疲劳数据就跟不上了.虽说企业有这方面的需求,比较基础方面的研究,光靠一两个企业的财力还是太少了,如果国家能加强着方面的投入就好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0 01: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甘肃兰州
学的越多,就越知道疲劳问题的重要性。目前有两个发展趋势:一是多学科渗透交叉融合,二是借助于计算机模拟技术实现耐久性设计。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1 11: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疲劳问题是绕不过去的
$ \3 B+ [& s* F' {6 S9 n6 \特别是现在大型构件,核电站、高温结构、新型材料的问题
* w' X- U, r1 B' L/ Q2 X主要是受到影响的因素太多,结构的复杂性、材料性能数据的可靠性
3 z& ^; T0 U% ?; o) o4 }% }理论上,多轴疲劳、高温疲劳、腐蚀疲劳,都还没有构建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 R  n% i( Y) B. C( m
总之,困难很多,责任重大,前途靠大家努力
4 l4 k( c1 ], V9 ~% r/ K, Jps:五楼讲的很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3 23: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大家应当高兴才对啊,这说明疲劳领域还有很大的潜力等待着大家去挖掘啊,哈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5 23: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日本的疲劳分析做的很不错,中国为什么做不好呢,感觉现代的人都很浮躁,真正做研究的太少了。高校也是如此。悲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6 13: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奉贤区
请问各位专家,有谁做高周多轴随机疲劳?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郑州
硕士做了两年疲劳,感觉国内的研究确实差的很远,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基本都是老外发的。。。怎么能说是夕阳学科呢,应该还有很大发展才是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6: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齐齐哈尔
我觉得楼主所说的问题,不是疲劳这门学科的问题,而是现有手段和疲劳研究之间的矛盾。疲劳研究本身是好的,可以帮助我们预先找问问题的根源,以便我们预防以及解决问题,也可以使材料更有效的利用,目前好多东西我们设计的都很保守,这就无意造成浪费。楼主所说的疲劳分析与现实的误差,是由于我们分析手段的局限性早成的,只要不断研究,不断提升分析手段,以及设计、工艺共同结合提高,才能使疲劳分析发挥它最大的优势。楼主以及各位同人,不能因为这些局限而放弃学习研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3 17: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大连
请问各位专家,有谁做高周多轴随机疲劳?8 X: b2 t& h) s3 ?; t+ e
icybrokenheart 发表于 2009-5-16 13:59

1 x8 u" z3 D! P1 ^' m& i& s% ^/ E9 }1 C- v/ p: M
你的问题是一个今后应该开展的一个很有难度的研究课题,足够好几届博士生做的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4 21: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我觉得我们疲劳最大的问题,学术和实际脱节。0 J! n2 R. y# L$ g% n8 ^
国外做疲劳都是积累了几十年的数据了,而我们要在几年内赶上5 Z( ~9 Y% r6 s3 T# K) e5 ~$ ^
本来就不现实。+ p7 F9 g0 ~: t+ T3 p
任重而道远啊,夕阳谈不上,低谷倒是真的,理论跟不上,不能有效解决1 N) |7 x% e4 |3 J
实际问题,这种低谷,还是会延续一段时间。2 E  h" l, B: r8 K  v1 F! t
  |1 Z: K6 s# ~+ `' t
如果解决了理论难题,疲劳绝对会在CAE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5 15: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威海
前两天和一同事说可能要搞压力容器的疲劳寿命方面,他说很前卫·,我觉得要搞好疲劳,可能材料分子方面的知识更重要,光靠软件仿真可能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分子间的结合力分析会更重要吧!!看了大家的帖子之后更加深深的感觉到这个题目会很棘手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4-28 22:52 , Processed in 0.09019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