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查看: 1977|回复: 74

[学术与经验交流] 如何面对夕阳学科-疲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5 17: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青岛
本帖最后由 tjsdwt 于 2009-3-25 17:44 编辑 - O' N' {# f* f. U
0 D& H# i. O' q* L% N
学了n年疲劳了,感觉疲劳学科其实近年来在研究方面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国内,几位疲劳泰斗相继过世(有的退休)后,他们的徒子徒孙们的功勋远远没有超过自己的师傅,疲劳领域发展甚慢,特别是实用方面的理论。现在的专家大多都在钻牛角尖,当然也许主要是为了发论文,论文里公式连篇但是使用的几乎没有。现在最热门的疲劳方向应数疲劳可靠性了,但是目前看来几乎没有太大价值。今后疲劳往哪走,真的不知道!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3-26 11: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大连
Simdroid开发平台
本帖最后由 ousyoubu 于 2009-3-31 03:40 编辑 5 u0 ~. c) _5 J. q9 n- X& h8 b) Y
; w1 Y+ E: y6 r# N. ~# R+ v
(1)社会发展对疲劳研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国外疲劳研究的历史已经有150多年了,但在国内开始普遍重视和开展疲劳研究的历史也不过30年。而且正如楼上所讲疲劳寿命预测的研究时间更短,可以说能够准确设计疲劳寿命和预测剩余疲劳寿命是疲劳研究的终极目标。而且,基于生命财产的安全角度、节省资源与环保的角度、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都使得这种需求越来越强烈。; V; X& m1 U8 e* E5 e+ x
  (2)疲劳研究的路还很漫长。要达到上述的所谓终极目标,无论在试验研究方面,还是计算仿真方面,都还需要有大量的科研成果积累才行,有漫长的路要走。大概最理想的研究成果应该就是:包括疲劳试验,都可以像美国通过计算机模拟核试验那样完成,而且基于这种试验结果进行准确的疲劳寿命设计了。但是,就目前研究成果来说,这几乎连可能性都没有。所以,现在要通过计算机“虚拟疲劳试验”来代替真是的疲劳试验,这实在是太不了解疲劳研究的性质和现状了。  K* a( |5 l* T4 e9 H' @$ e
   (3)今后关于疲劳研究的内容和领域非常浩瀚广泛。为了趋向能够准确设计或预测疲劳寿命这一目标,在细观力学、损伤力学、纳米力学甚至量子理论方面也都进行着相关的研究。所以,要说夕阳,应该理解成传统的疲劳设计理论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而新的突破性的理论尚未见到曙光。
! _. h: M; l- Z$ d; b   (4)关于疲劳寿命预测研究的趋势。鉴于(3)“夕阳科学”的困惑,一方面包括时下流行的计算疲劳寿命的软件或模块在内、正在进行更积极的疲劳寿命计算仿真的研究;另一方面,对于需要准确预测疲劳寿命的关键材料和产品,绝大多数还是采用比较系统、全面的疲劳试验,并以此为基础利用传统疲劳寿命方法进行统计意义上的预测的方法。所谓统计意义,并不是指疲劳可靠性预测的理论与方法,事实上这方面的理论离工程应用的距离更远。而是指,一方面是大量试验数据基础上的预测比较可靠,另一方面是即使是比较准确的也不能排除偶发事件。# i) Q! Y3 U' A0 U, B, }
     现在,我国一些重要的产品或新产品,都有疲劳寿命预测的要求,但又没有相关的研究基础和成果。于是,就出现了主要依靠疲劳软件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寿命计算的现象。其结果的准确性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最近本版块出现一些搞疲劳研究时间比较长的同仁,共同的感觉是越做对疲劳寿命越觉得没大把握,这是客观事实。- |0 e+ Z5 d, p; f* O* N
     所以,根据自己所到接的活的大小和性质、以及目前不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特点,究竟以软件计算为主还是以试验为主,自己是能够选择的。至于作为今后切实推进疲劳研究的途径,还是两条腿走路为好。: l; t1 D% K0 T; D' [2 h
     这里高人不少,本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想法,就不腼腆地献一砖。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1 不支持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5 21: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嘉定区
呵呵,夕阳...至少中国不是2 r/ t* l7 ?; W8 {& Z: j) T
理论的不清楚,真正转化为工程好像很不多吧
+ A8 g3 _! ^9 e3 ?; s) }/ Z% R. i1 y9 u0 Z
另外,塑料的疲劳特性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5 23: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疲劳影响因素太多了,前几天有个作汽车方面的来讲座,说到疲劳真的让人很疲劳,误差在20%~30%以内的都是特别好的,没有成就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5 23: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吉林长春
疲劳才搞了几十年,真正对疲劳寿命进行预测不过才二十多年的事情,怎么会是夕阳科学呢? 不能因为有一点困难就不搞了吧! 正是由于理论上还不完善,所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我看来,疲劳应该算是朝样科学才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6 11: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青岛
材料科学研究不清楚,疲劳不可能有突破性的进展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6 14: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昌平
现阶段,从比较设计、相对地看待分析或实验的结果的角度去在产品研发中考虑疲劳耐久性能,应该是实事求是解决工程问题的态度。
1 x1 R# }  n2 F, U然后再进行定量疲劳设计或分析实验才显得是有理有据,因为我们积累的还远远不够,无论是基础数据还是工程实际现象。
+ o$ }5 Z3 h# m; ~# _7 D8 ^5楼的帮主很专注,顶一个。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7 03: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夕阳学科谈不上,应该说是没有实质性进展的学科,和最初期的研究工作相比都是修修补补的工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18: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长沙
基本的材料科学基础工作做的差不多了,才能在疲劳方面有所进展,疲劳的影响影响因素太多了。基础不打牢是不行的。现在的材料专家们跟老一辈差的太远,科研大环境不好至于。至于“夕阳”学科,有点危言耸听。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5 21: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沈阳
基本情况不乐观4 T0 d$ Y0 N" r- n8 i9 W
没有重大突破
6 L0 _/ |/ P0 J! _0 @9 u; H- p所有工程材料的研究人员都有涉及' y6 o' _1 h, g- r
但没有什么深刻的东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5 22: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沙坪坝区
感觉 国内这方面积累的比较少,试验 方案比较简单。没有 有效的试验数据为 计算机仿真做 必要的 校正 效果肯定不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20: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齐齐哈尔
国内很多教授研究疲劳的路走歪了,他们不是想怎么解决实际问题而研究疲劳,有的是指为了发论文,或者说为了让别人看不懂自己的论文故意把疲劳往纯理论引,而很多人甚至连国内老专家的一本书都没有通读过,很可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7 10: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大连
(1)社会发展对疲劳研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国外疲劳研究的历史已经有150多年了,但在国内开始普遍重视和开展疲劳研究的历史也不过30年。而且正如楼上所讲疲劳寿命预测的研究时间更短,可以说能够准确设计疲劳寿命和 ...* B* g1 x: C) X( Z' E1 d# |( |# u
ousyoubu 发表于 2009-3-26 11:08

" m5 M. c% l& S. G6 j1 Z4 n, `% v8 O) A
& r5 j2 l  t8 y' i4 P# `: F
顶,受益匪浅!!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20: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齐齐哈尔
看到那么多的业内人士对疲劳一直很看好,真的比较感动,如果大家都这么想,咱们国家疲劳方面肯定有进行,特别是抗疲劳设计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20: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齐齐哈尔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为了表示我的诚意,我准备把疲劳强度一书献上(徐灏)的,我认为这本书是国内最优秀的著作之一,不知道大家是否都有,如果需要,我上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8 14: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长沙
就个人而言,疲劳我们的确太需要了,但是相关的基础数据没有,上一次,我与一减速机生产商讨论时,问道其齿轮轴的疲劳试验做了没,其回答是:我们不能作,也不需要作,因为我们一直是模仿国外的产品,没有必要.9 Q( ~0 h! W! h0 i
咋一听,我觉得较为惭愧,减速机,可是机械传动的核心,我们出过不少问题,但是一直找不到答案,我们不作疲劳,那我们又凭什么去设计的.
' r: n# k# D8 V6 V3 a, p. y由此可以看出,作疲劳应该是很有前途的.我们应该有信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13: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疲劳不是夕阳学科,而是大部分机械部件失效的原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16: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大连
疲劳怎么是夕阳学科呢?像我现在做火车转向架的中粱与上心盘焊接接头的疲劳可靠性设计国内还没有人做过呢!!早这里可以与大家一起讨论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1 06: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这个不一定吧,关键看你学的怎么样,而且随着现在可靠性要求的加高,疲劳还是很重要。比如汽车,航空航天的零件,这种都需要可靠的疲劳研究,否则就是和生命息息相关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2 16: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哈尔滨
ding ge!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4-28 23:21 , Processed in 0.111515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