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mdroid-非首页
楼主: comsol_support

以什么态度对待ANSYS workbench呢?这个定位很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0 07: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我想楼上的应该是个高手,希望能向pfsr一样多教教我们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0 16: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荆州
Simdroid开发平台
个人认为:软件只是个工具,ANSYS能独步CAE的计算市场想来也不是浪得虚名,搂住要是看过ANSYS的培训就晓得,BENCH的功能还是比较好的,加上他的经典界面那就更厉害了,其实现在很多用ANSYS的人并没真正理解他。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3 17: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回复 32# 的帖子

说点与wb关系不大的
1 既然是马甲,不管说得有没有道理都会打折扣
2 看到介绍应该也是个牛人,不知道对ansys其他版贡献多少,如果是帮助网友解决很多问题得,说话就会有力度.
3 如果发这个贴的是pfsr,我想很多人要真的考虑下wb了,所以要想说话让人信服,先为大家做过贡献.
4 好像提到说有些帖子没什么技术含量,真的希望能发些你认为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不管是哪个版,因为这个才是对于本论坛最重要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12: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好久都没有这么耐心看完一个完整的帖子了,主要是在工作时间,没有那么多空闲啊。呵呵。我也来发表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我是在读研的时候学的ANSYS,其实我既不是工程力学专业的毕业生,也不是机械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学位上是这样写的,但我从来就没有做个项目的设计或绘图)。我的专业是故障诊断和测试工程的,那时候只知道导师们的项目比较多,每个月都要背着那些测试仪器往工厂(或车间)跑几天,去现场测试一些数据,人累的不得了。偶然接到一个项目,说是要用有限元做结构分析。以前老板本人用ALGOR做过,正好那时候本科生都在学ANSYS,老板就让我跟着他们去上了几次课,感觉这样学起来不得要一学期才能学会啊。后来就干脆没去,直接去图书馆找了几本比较基础的有限元理论书籍和ANSYS的书在看。简而言之把,大概花了大半个月就能把ANSYS软件(主要是结构模块)搞个大概,最后又花了大概大半个月就把那个项目搞定了(主要还得归功于老板,他对这些零部件太熟悉了,熟悉到知道它在那个部位发生断裂,应力值最大是多少?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经验积累把)。紧接着后来又用ANSYS做了几个项目。从此就和ANSYS结缘了。
后来到了现在的这家公司,担任CAE分析工程师。也许我这个人比较容易接受新的事物,还有就是工作的原因。我先后还学习了HyperWorks,Robot Millennium(钢结构设计软件),patran/nastran和COSMOS,现在还学会了AWB以及ICEM的运用。这些软件基本上我都用过,而且也做过一些项目。我觉得每个软件都有它自己优势,譬如说HYPERWORKS软件,网格划分和优化是它的强项,Robot Millennium 主要是针对建筑钢结构设计的一个软件,截面校核,节点校核等它还是比较强的,最主要的是它嵌入了很多国家的钢结构规范,用起来比较方便。 PATRAN/NASTRAN 个人认为跟ANSYS CLASSIC很相似(我指结构这一块),基本上没什么大的区别。COSMOS是跟SOLIDWORKS无缝连接的,一些简单的零件校核还是可以用用的,而且它的定位也是这样,对设计的结构进行初步的校核,不过我不是很喜欢用它,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不支持六面体网格划分,其它的不用我多说了。再说说AWB,我好像在论坛里面说过,我之所以用AWB,主要是因为其对实体进行网格划分时比在经典里面简单很多(很多模型即使不用分割也可以划出比较满意的网格),而且渐渐的,我发现其优点越来越多,譬如接触分析、跌落、电磁场分析都比经典里面简单很多。不过现在的疑问也很多,譬如,同样的模型在不同的软件里面计算出的结果有的时候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有的情况下相差比较大,不知道什么原因。而且最近也一直在探讨如何用加载试验来验证分析计算正确性的问题。总之,软件的好坏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使用软件之人。只要我们使用软件时保持一颗严谨的心,时时在意,事事小心。而且时常要保持一颗上进的心,不要不懂装懂,相信我们一定会在CAE领域里面有所作为。谢谢!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18 不支持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0 19: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佛山
呵呵 一个能给你定向指导的软件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1 13: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如果没有相当的经验积累,谁也不敢说分析的结果是正确还是错误的,无论是使用AWB还是其他的软件。遇到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通过理论公式都能得出差不离的结果,所以有人能够一眼看出你的分析结果是不是有问题,有人用软件计算结果还是很离谱。另外很多时候,分析结果还需要试验做对比才行。

讨论AWB的准确性就是讨论ansys classic的准确性,因为两者是同样的内核,比较它们的计算结果实在没什么意义。易用性上AWB比classic高出不止一个量级,基于同样的理由,AWB不会把过多的高级设置暴露给用户,如果有兴趣当然可以通过command和inp文件做调整。而通过AWB做前处理,在classic中做后续的调试,我的经验是轻松加愉快。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1 不支持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1 13: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几天不来SIMWE发现这个帖子的讨论越来越深入了:)
回复36楼Edodo的观点
1、“AWB感觉一个纯粹为了市场而拼凑的产品”。Edodo谈到的是感觉,那我来说说我的理解。的确,AWE(我还是喜欢叫Workbech为AWE)的前身是在97年左右欧美及日本市场设计人员对分析的需求下开发出来的DesignSpace,这个产品功能很简单,但是优点也很明显:与CAD软件的几何接口非常好,操作简单,可以用JavaScript做脚本语言实现分析流程自动化,易于管理的材料库等。推出之后受到设计人员的喜欢,包括现在在欧美日本市场,Designspace的占有量非常大,从一定程度上说Pro/E、Solidworks中的有限元分析模块和Designspace是同一档次上的,在一些方面各有优缺点。后来,ANSYS公司发现设计+分析的市场将是以后CAE厂商的主要增长点,就花大力气开发AWE,现在ACE(ANSYS经典版)中Prepost基本上不怎么投入人力开发了,而AWE相关的开发人员现在保守估计也在30人以上。
2、关于为市场拼凑的产品这个观点,我是这么看的:万事万物都有逐步发展慢慢完善的过程,所以可能AWE在之前甚至在现有V11.0SP1的版本都不一定能满足专家级分析人员的胃口。但是我提醒大家,现在是市场决定产品的时代,不顺应市场的要求,抓紧时机进行自我提高和完善就一定会被市场抛弃。其它行业我不是很了解,但是CAE行业有多少优秀的软件(至少当时独树一帜)都在市场的力量下或者成长或者消亡。所以尊重和把握市场才是CAE等软件发展的王道。
3、以上都在谈老美的软件,转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能做什么呢?Edodo关于CAE往产品完全黑盒化和完全白盒化的两个方向发展,这个我赞同。不过做为CAE从业人员,我认为这两条路都很长,至少在10年内不会看到两者谁能统治这个市场。我从工程实际来谈一下完全黑盒化的问题,拿压力容器、核电设备、航空汽车这些行业为例,一般都有成熟的规范(国际/国家/行业/企业),对于搞设计的人来说,很多分析的结果要知其所以然,否则出了问题可能是要坐牢的。所以相关的分析必须由专业人员来完成,对于这些专业分析人员,软件的易用性不一定是主要关注点,他们对分析的过程、不同计算方法等每一步的细节都很苛求。因此对于CAE软件应用人员来说,结合自己的行业来选择合适的工具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现在是信息时代了,大家可以从多个方面了解不同软件的差异,甚至可以找到一些特别版本拿来试用(中国的现实国情,短期内还无法根本改变),但是要成为企业倚重的分析人员,还需要在力学、材料、工艺甚者是交流能力上下功夫,这些CAE软件是无法提供的。

在这里非常感谢Edodo能和我们一起分享他/她的观点,希望大家能基于自己的理解心平气和来探讨交流,共同提高。
最喜欢SIMWE上一位朋友的个性签名:“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美〕萧伯纳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7 04: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朝阳
我是ansys classical用户,我老觉得能用好一个软件就很不容易,有个师兄,从dos版本就开始用ansys,到现在也还是用ansys,做了课题和项目无数,绝对是高手。
老有人喜欢把软件比来比去,其实说老实话,很多情况下,用哪个软件都可以解决的,前段时间搞一个流固耦合的分析,用的是已经过时的flotran,但也基本得到了和fluent近似的结果,网上骂flotran是垃圾的多了。
扯远了,wb虽然刚开始用,但分网和模型倒入的功能确实有用,我也就是手头有个东西分网比较难才决心来学wb的,起码,对于classical用户,可能学wb比从来来过hypermesh等软件能更容易上手,我只要能解决问题就可以了,用什么软件是其次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6 08: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株洲
其实用wb的必须会用其他手段,我们在用wb做完后,总要对结果进行校核吧,如果只会wb怎么校核?不要总是认为学习一种软件就能横行天下。这使我想起几年前,有很多人也是认为学会pro/e就能拿高薪,大家是否觉得有些相似。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8 18: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回复 21# Peffy 的帖子(关于复合材料的多层纤维和铺放角度的)

这个ansys 里面可以实现   
我做过复合材料气瓶压力容器   复合材料也叫玻璃钢  
ansys里面有个复合材料单元 shell91  shell99单元
这两个单元可以定义每一层的单元厚度 和复合材料的铺层角度,也就是纤维的方向,还可以定义变化的单元厚度
你可以把这两个单元好好看看,并且每层单元还可以定义不同的材料
我们已经用这个做了很多东西了  都是复合材料的(也叫玻璃钢产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3 14: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西安
总的感觉,
说实话,这么多年,AWB几乎没啥本质进步!
虽然我直接接触的是AWB11.0,但用了一圈,就知道这几年他根本就没啥实质进展!
我知道,它的目的是提高一个多学科的平台,
但就目前的功能性而言,差之甚远!宣传远过其实!!!
它那些地方华而不实就不细说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30 09: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哈尔滨
全程拜读了各位的帖子,深深为论坛里大家和谐的氛围所折服。软件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深深体会“虚拟世界”中人与人交往中最本性的东东!外在条件都很好了,但还得要自我学习的过程。期望在行进的路上得到你们的指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31 19: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西安
呵呵,从一楼很耐心的看到最后一楼!
突然想起一句话:鞋子是否适合自己只有自己知道!
没有更好的,只有合适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 09: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我是纯新手,开始有限元分析不过几个月,而且我在国外读研,在交流环境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浅显易懂的AWB只能是我唯一的选择,我尝试过经典的Ansys和ABAQUS,但是还没能进一步深入,就目前情况来看,AWB还是很适合初学者的,虽然我的分析模拟还是僵持在那里没有进展(边界条件的问题),说话也许没有什么分量,但我认为,不管什么分析软件,都是工具,真正的目的都是得到我们要得到的结果。为了达到目的偶的原则就是:不择手段!!管你什么软件,只要搞得定问题的就是好的。。
关于AWB的定位,我觉得未来FEM的发展方向就是整合,为了适应新的整合的设计环境和要求,因为除了资深有限元分析工程师和专注于某方面设计研究的设计人员,大部分的设计研发人员都不会只和有限元仿真模拟打交道。软件的门槛高低,并不代表专业水平的高低,FEM高手可以用“专”的软件如鱼得水,就像传说中的高手可以运竹如剑,无剑胜有剑,倚天在这些牛人眼中不过是浮云。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广大的小虾米来说,一把趁手的好剑绝对是事半功倍的利器~所以请牛牛们不要无视这“简单易用”。很多东西就是从这个出发点最后笑傲江湖的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 12: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太精彩了,谢谢高手们的演讲。以后多多指教。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2 15: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当设计人员见到AWB后都会很开心,因为他们终于不需要看那么黑黑的界面,那么多不理解的按钮了。在中国,很多产品设计都由公司刚出道不久的毛头小伙担任[资深的人做具体的事就很少了(不知道世界上是否都这样)],另外,国内专业CAE培训又没有CAD多,所以就决定必然需要一种软件让他们快速入门。我以前就用i-deas这种软件做过地铁列车的强度,模态,疲劳分析。整个几何模型全部由CAE工程师建立(因为CAE计算使用的是壳单元,实体模型必须抽壳,抽壳后的间歇修补很麻烦,而且有的几何造型在I-deas中抽中面并不一定成功,所以不如重新建模)。当然这些计算结果后来都经过实际试验测试来验证强度及位移变形的。我们计算结果和试验误差不会超过5%(当然,这需要试验的载荷情况与仿真的边界条件完全一致,做到这个不是很容易的,比如你如何保证试验支撑点与仿真使用的约束基本一样?当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现试验中间有些问题,比如试验人员进行工况叠加,但是这两个工况的试验约束状态不一样(图省事),这两个工况仿真计算中的约束状态是相同的,所以应力结果偏差巨大立即就出现了。)疲劳计算使用的是里面相近的美国材料做的,疲劳评估立足于无限寿命设计。当然列车车体结构平稳运行动应力并不大。当时为什么不用主流的有限元软件呢?ansys5.7是正版的,但是太难看了,当时的公司里面只有一个人能用经典的ansys建立完全的列车车体几何模型,时间也在1个月左右。计算结果和试验误差有的还较大,因为试验是一批人员,计算是一群人,这里面有的约束载荷施加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对照的起来呢?说到这里,就确实很明了了,软件只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使用的方式(当然)。做项目,做大项目,也不一定用多高级的软件。每一个软件的出现都有它的过人之处。要不然终久会被人抛弃的。存在即是合理的。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4 10: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要做到牛人,要懂原理,再学软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6 22: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重庆
看了各位的争论,颇有感慨。我是学机械的,读书期间没有个人计算机,当然也没有什么有限元计算。学习期间书本上要求设计的零件都要进行一翻计算,哪怕一颗螺栓都不例外。工作了,也懒了,学会了用“类比法”进行零部件设计。也就是人家用多大轴,我用多大的轴,为了可靠一点,就把轴径加大一点。长久以来,我的前辈,我的后辈几乎都这么干,结果轴设计越粗。导致设计的结构傻、大、粗、黑。有一天,我遇到了workbench,适合工程技术人员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喜欢上了,学了一年多,当然还差得很远,当然用不用workbench差别还是非常大的。曾经我在一个公司看到一个大型运钞车的设计,我对设计人员说,我用workbench计算后设计,我敢保证可以将你的车厢重量减少500-800kg。可见现在有很多企业的设计人员任然处于想当然,为不出问题将设计搞得像什么样了。workbench是为工程技术人员准备的,必将有很大市场,不过这个市场正在被开发。
至于熟悉了以前的ansys而不认同workbench的朋友,就不必感到失落了,好的软件这总是越来越傻瓜化的。我以前对计算机的DOS很熟悉,后来用上了WINDOWS后,我也失落过,但是Windows的出现,才是计算机得到最大限度的普及。
我喜欢WORKBENCH。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8 12: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洛阳
断断续续学习有限元分析也有一年多了,每次停滞不前,郁闷想摔头的时候都回来这里看看,看完之后全身又充满了力量,虽然所知甚少,但也同意几位前辈的话,软件只是软件而已,关键是使用者的水平和工程经验,只是纸上谈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虽然这几天还是不断遇到问题,甚至是一个小问题就缠绕我好几周,不过我也甘之若饴,因为有这个论坛,因为有大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6 18: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苏州
软件是工具,在于你如何去理解的运用,做错了还能undo
语言同样是工具,说出来就收不回了,有些偏激的话还希望能说的委婉点,
不要破话这论坛的气氛。
回复 不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联系我们|仿真互动网 ( 京ICP备15048925号-7 )

GMT+8, 2024-4-20 08:55 , Processed in 0.04494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